洛陽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了「在着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展現新的更大作為」的新要求。近日,洛陽日報記者就此問題專訪了洛陽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教授,河南省首批青年理論宣講專家潘文武。
潘文武說,文化是洛陽最為靚麗的城市名片,豐富而深厚的文化資源是洛陽寶貴的資源稟賦。近年,市委從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出發,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文化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但是,總體而言,我市文化發展程度與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與我市文化名城城市定位相比,與文化所應發揮的城市治理效能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落實市委全會部署,在文化建設上瞄準定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持續發力。
潘文武說,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持續提升洛陽的文明層次,豐富文化內涵,用飽含文明氣息的文化生活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他說,要挖掘洛陽豐厚文化資源背後的「洛陽故事」,通過講好洛陽故事來提升洛陽城市美譽度。洛陽有千餘項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位列河南第一、全國前列,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更是洛陽重要的文化標識。近年,以「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紅色文化紀念場所也陸續開放。如何把這些資源蘊含的「洛陽故事」講活、形成系列文化作品走進人們的心里,是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和實踐的。
關于文旅融合發展,潘文武說,要強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新起來」,轉化為旅遊市場的經濟因子。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好的開頭,比如洛邑古城和即將啟動的龍門古街項目等。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全會部署,認真選好項目、做好規劃,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
「建設和發展文化要遵循其規律性。」潘文武說,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有核心載體和拳頭產品。比如洛陽的戲曲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是洛陽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通過戲曲這一「布衣文化」載體把洛陽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編創成「洛陽故事」進行傳播,很值得研究。
「只要我們堅定洛陽文化建設發展的高度自信,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遵循文化規律,搞好頂層設計,積極實踐探索,抓好載體建設,就一定能夠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展現新的更大作為!」潘文武說。(洛陽日報記者 孫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