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文化多彩風光美 人文瀍河古韻濃

時間:2019-10-14 17:19:48來源: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依山傍水守東隅之地,古今輝映成瀍河之美。

  瀍河區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北依邙山,南瀕洛河,這裏文史交融,人文薈萃。近年,瀍河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把歷史活化為故事、把資源轉化為優勢,着力促進文化、文物、城建、生態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優化旅遊空間布局,發展旅遊新業態,着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優化升級。

  近日,在大型文旅競演節目《曬文旅家底 游河洛大地》上,瀍河區委副書記、區長買允健化身「導遊」,帶觀眾領略瀍河區的厚重歷史和多彩文化。

  感受厚重歷史

  走進瀍河,您能夠感受到歷史傳承延續的厚重之美。含嘉倉、回洛倉、雙龍巷、九龍台、勒馬聽風街、三井洞、大石橋、銅駝暮雨等人文古蹟,成為歷史傳承的一張張名片。

  回洛倉是隋朝的國家糧倉,1000多年前,全國各地的糧食經隋唐大運河運抵洛陽,儲存在這個國家級糧倉內。含嘉倉是隋唐大運河沿線的大型國家級漕倉之一,是唐代使用的最大、最重要的官倉,見證了盛唐的繁華,一直使用到宋朝。這兩處倉窖遺址都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遺址保護展示工作有序推進。

  說起瀍河區的地標式古建築,東關大石橋是其中之一。這座大石橋又名黃公廣濟橋,橫跨于瀍河之上,是古代東入洛陽城的重要通道。據史料記載,該橋始建於明代,幾百年來,在市井喧嘩與戰火硝煙之中,東關大石橋依然挺立至今,成為洛陽似水流年可堪懷舊的象徵。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之一。隋唐時期,這裏曾是銅駝里坊。由於位於瀍河之畔,這裏地勢較低,故每當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暮雲沉沉,呈現出一派雨前的景象,故有「銅駝暮雨」之稱。如今,這裏已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美食街區,為遊客提供了解洛陽歷史、感受洛陽文化的新去處。

  瀍河區東通巷附近,一座小院隱藏在一個不起眼的家屬院里,這座小院是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故宅。2005年3月,考古工作人員在市二十四中家屬院南院內一座正在拆除的老宅破舊牆體中,發現藏有原老子故宅的磚雕和石碑。由於歷史的變遷,老子故宅原有的門樓及東西廈房均不存在,只剩下一間大殿。

  體驗多彩文化

  走進瀍河,您能體驗到多彩文化薈萃之美。洛陽民俗、古代藝術品、河洛石、匾額文化、契約文化等博物館讓文化在這裏沉淀,歷久彌香。

  洛陽民俗博物館是一座以展示洛陽地區民俗風情、弘揚河洛文化為主旨的專題博物館。該館依託清代古建築群潞澤會館而建,現存舞樓、大殿、后殿等建築。館內設有刺綉、壽俗、婚俗、信俗、民間藝術等陳列展廳。其中,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間刺綉服飾、生活器具、木雕工藝品、床具、交通運輸工具等藏品各具特色,各成系列。

  洛陽匾額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匾額專題博物館。該館展出各類精品匾額500余塊,時間跨越明代、清代、民國等歷史時期,分為官府門第、醫德教澤、功德聲望、婚喜壽慶、貞節賢孝、寺廟宗祠、書齋堂號和精品匾額等,在弘揚河洛文化、展示中國匾額藝術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洛陽契約文書博物館收藏契約文書近6萬件,藏品年代上起于明洪武初期,歷明、清和民國時期,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種類包括宗族族譜、田房契紙、婚事文書、風水占卜、官府文書、訴訟文書、證件證明、合同、遺囑分單、科舉試卷等,是我國首座契約文書專題博物館。

  品味特色美食

  走進瀍河,您能體味到美景與美食共存的感官之美。馬傑山牛肉湯、楊氏連湯肉片、夾馬營燒雞、麥盛齋糕點、豫秀齋水席……瀍河區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還有許多特色美食。

  馬傑山家的牛肉湯館歷史悠久,其祖輩做湯的時間可追溯到清代咸豐初年(公元1851年)。在這兒喝湯,已不僅僅是喝湯那麼簡單,湯碗里承載着歲月的變遷、成長的記憶。目前,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已入選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連湯肉片是洛陽水席中的特色名菜,會做這道菜的飯店數不勝數,但是,憑一道連湯肉片聞名洛陽餐飲界,而且一火就火了30多年的,大概只有楊氏連湯肉片了。溫熱濃稠的湯汁中,牛肉新鮮緊實,蔬菜豐富,30多年的味兒都在這碗里。

  夾馬營燒雞在洛陽可謂家喻戶曉,其制作手法獨特,燒雞味香肉嫩、香酥脫骨,是不少人喜歡的特色美食之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