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203路村鎮公交車沿着蜿蜒的石三門大道一路向南。車內,三兩個村民討論着今天賣菜的收入,一位大媽眉飛色舞地描述剛出生的小孫子的可愛模樣……車外,青山環抱,溪水潺潺。
石三門現代農業公園
載着希望與美好,一條條農村公路像金絲帶一樣串起碧水青山間一幢幢各具特色的民房,串起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串起如一顆顆明珠般蓬勃奮進的現代化農業產業。
近年來,株洲天元區不斷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滿足沿線居民出行需求,服務鎮村經濟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
織密路網,暢通經濟內生活力
大道出深山,路通百業興。
天元區南北長約 37km,東西寬約 11km,整體地形狹長,交通網絡建設任務重。天元區堅持以項目為牽引,以攻堅為統攬,搶抓發展機遇,持續推進交通扶貧縱深發展,全區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依託路網聯結、體系構建,天元區逐步打通了城鄉發展循環,暢通了經濟內生活力,使城鄉一體協同推進、工業農業提質增效。過去的一年,天元區通過整合各類資金,實施管理養護的農村公路總里程為900多公里,着力強化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支撐,整體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面貌。
骨幹農村路網三縱七橫,這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天元區綜合交通規劃的重點。三縱是指:京港澳高速、湘江大道、濱江南路;七橫是指,S327、S329、龍州路、三潭線、三古線、三月線、長株潭南外環。 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骨幹線路或加快建設、或提質改造、或拓寬改造,能夠有效強化縱向輻射帶動作用,橫向成網高效暢達。
加密路網,為農村奔小康引路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一條條水泥路直鋪家門口,一個個小村落如雨後春筍般,在大交通之下呈現出大發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天元區道路交通實現一個又一個跨越。「月福大道」、「湘新線」、「磚建路」……的建成,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天元區將提質改造、拓寬改造、建設多條聯絡線,加密產業服務路網,真正實現鋪路奠基、築路發展、興路引領,更好服務農產品加工園、石三門現代農業公園、恆大高科農業項目及十三門洞景區等。 一條路能夠帶動一個產業, 一條路可以改變一個村庄,一條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
去年年底,三門鎮黃田村的村組道路終於鋪上了水泥路,村民結束了出門一腳水,回家一腳泥的生活。村民們高興的說:「村子干凈整潔多了,種植的香椿等農產品可以及時運輸出去了。」
據了解,天元區還加大村組道路建設,確保相鄰村之間至少有一條道路直連,且道路寬度不低於 6.5 米,滿足錯車需要;重點梳理相鄰建制村之間的直線連通情況,避免出現「鄰而不近」的交通藩籬;保障組組通公路100%水泥(瀝青)硬化,交通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加強。 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通過高速公路、國省道的建設,以及農村骨幹路網的提質加密,天元區將形成「三縱七橫多聯絡線 」 的公路網格局,實現 35 分鍾交通全覆蓋。
暢通出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有了美麗鄉村路,才能公交處處行,把實惠和快捷帶給村民。
D153路城鄉公交
近年來,天元區在現有的公共交通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多層次公交體系,構建」城市公交+城鄉客運線+鎮村客運線」的「全面一體化」發展模式 ,着力打造城鄉公交一體化示範區。 「以前總擔心蔬菜賣不出去,現在再也不用發愁了。」家住三門鎮響水村的村民吳新球高興地說,「我搭乘早上一趟公交車就到市區的菜市場。」 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 「優化布局、提升服務、聯通末端」等手段,天元區不斷完善城鄉客運網絡布局、提升一體化服務水平,改善民生,支撐全域旅遊、美麗鄉村的發展,形成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截至目前,天元區開通城鄉公交專線51、32、203、D151、D152、D153等線路,惠及4個街道與鄉鎮、30餘萬群眾,有效解決了農村孩子上學乘車難、農產品運輸難、農民就醫出行難等問題,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天元區根據規劃將搭建並完善城鄉公交骨幹線 5 條、普惠線 6 條、鎮村公交線 7條,其中有 2 條鎮村公交線路為旅遊專線,服務石三門現代農業公園核心區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