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琴台客聚】茴香豆的回想\伍呆呆

時間:2019-11-21 09:27:29來源:香港文匯報

  閨密到紹興旅遊,帶回一盒包裝精美的茴香豆送我。

  對於這茴香豆的味道,我本是不抱期望的,甚至想將它還給閨密,請她轉送別人,繼而想想,如此似乎有點迂腐,太不通世故,太不近人情。便拿回家打開嚐了嚐味道。果不其然,又乾又硬的豆子才入口,一股奇怪的奶香味頓時在口中亂竄,讓人瞬間沒有了食慾。

  紹興我是去過的,茴香豆我也是吃過的,但那時的茴香豆只是用茴香煮的,雖然單調,但至少味道很正常。讀過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到了紹興,人們大抵都不會錯過咸亨酒店,不會錯過咸亨酒店的黃酒和茴香豆。喝着黃酒,看着碗裡的茴香豆,大抵都會搖頭晃腦地哼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我去紹興的時候是近三十年前,茴香豆一端上桌,心底立刻就看不起孔乙己了:這不是我小時候吃膩了的蠶豆嘛,孔乙己竟然還小氣地「多乎哉,不多也」。

  廣東人將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叫蠶豆,四川人則稱蠶豆為胡豆,大抵因為蠶豆是植物中的舶來品。我小時候住在川南鄉下,幾乎每戶農民都會種胡豆,但極少大規模地種植,都是零零散散地種在地邊上。在我童年的回憶裡,胡豆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十分美好的。

  胡豆在什麼時候播種早已忘了,只記得每當清明前後,田邊地頭的胡豆花就陸陸續續地開了,多是深深淺淺的紫色,花蕊圓圓的,黑白分明,像是一隻隻瞪着大眼睛的紫蝴蝶,也像極了豌豆花。

  豌豆莖細而脆弱,豌豆花的花瓣通常長得大而薄,且顏色艷麗,拚命地向外界展示它的美麗,然而風大一點也能將它的花瓣吹破;胡豆的植株雖然很矮,卻是十分結實,它的花也一樣,花瓣厚實,與莖葉相互扶持,卻又有自己獨立的綻放,絲毫不懼風雨。

  胡豆葉是鄉下孩子喜歡的玩具之一。孩子們把肥厚的胡豆葉摘下來,用手輕輕在葉子的背面揉搓,慢慢地搓出一層近乎透明的薄膜,再把葉子輕輕地含在嘴裡,小心地吸吮,便能把那層薄膜吸成一個鼓起來的泡泡。看起來簡單的遊戲,卻需要很大的耐心,於是,春天裡,鄉下孩子們的遊戲之一便是在地頭守着胡豆叢,樂此不疲地比拼誰吸出的胡豆葉泡泡多,一比就是一天。從前沒有泡泡糖,亦沒有泡泡槍,但是「吸泡泡」比後來的「吹泡泡」充滿了更多的樂趣。

  吃嫩胡豆的季節也讓孩子們很歡喜。到地裡摘上一籃子胡豆,拿回家一個個地剝開,新鮮的嫩胡豆長得很喜氣,身子扁扁的,但在側面看卻是圓乎乎的,頂部的黑線看起來像抿着笑的大嘴,雖然嘴的厚薄大小不一,但每一顆胡豆都在笑。那時候缺油少鹽,胡豆也只是用清水煮熟便吃,然而看着一顆顆抿嘴微笑的胡豆,卻能吃出滿心的快樂來。

  當胡豆長成了老胡豆,收穫了以後就只能炒成乾豆子,或者油炸成酥豆子,還有五香胡豆、蘭花豆等等……當然,在我小的時候,吃得最多的便是硬邦邦的炒胡豆,小孩子牙齒還沒長好,一顆炒胡豆就能齜牙咧嘴地嚼上半天,是那個年代大人能夠拿來哄孩子的最廉價的零食。吃得多了,我便對胡豆厭倦起來。

  再後來,做胡豆的花樣多了,各種奇怪的口味都有了,譬如「怪味胡豆」,味道真是怪,起碼還是名副其實的。而這包帶着奶香味的胡豆,卻是冒了「茴香豆」的名,就有點欺騙食客的意味了。

  閨密又約打麻將,我決定把她的奶香「茴香豆」帶上,四人分而食之,減輕我的負擔。忽而又想,是不是可以做一款新口味的胡豆,以胡椒粉為佐料炮製,名為「食胡」,賣給天下麻將友,肯定大受歡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