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香港的滬式老時髦\王 樂

時間:2019-07-22 09:40:18來源:大公報

  喜歡香港是因為這裏有着與眾不同的風韻,譬如情懷,譬如念舊,都是這座城市讓我着迷之處。在友人的介紹之下,周末到訪了位於北角的「上海僑冠理髮公司」,甫一進入便可見寬敞的店堂裏有四、五位客人,七、八位理髮師傅,平均年齡目測六十,清一色男士。

  這間現存最大規模的上海傳統式理髮店,在一度風靡上海情懷的香港曾被視為時髦男女的理髮選擇。從一九八三年開店,理髮一次一元八毫子港幣,到現在一次約八十元港幣,「僑冠」見證了香港物價上漲的過程,也歷經老式時髦從風光到衰退的時代。

  「以前生意好做。以前的人理髮勤快,一個禮拜、最多兩個禮拜,就要剪頭髮了。」操着一口蘇北腔滬語的店主高師傅說起以前的生意時,神情中有風光過的驕傲:「以前當然是時髦,我們這樣的店很多的。現在好多都關掉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新式沙龍林立,追求新潮的年輕人很少會來這樣的老店理髮。「我們這裏還是做傳統的,有刮面,有剃鬚。年輕人很少來,來的都是老人家。現在的人這裏留一撮頭髮,那裏少一塊頭髮。我們做不來這種。他也不會來,我也不會做,也不想做這種生意。」高師傅介紹道,如今操刀的仍是那些老師傅們,年紀較大的已經七十多歲。多數為八十年代由上海或浙江、江蘇等地申請來港,靠着一門剪髮理髮的手藝在香港工作至今。

  雖然傳統理髮日漸式微,但「僑冠」的生意倒非門庭冷落。師傅們都是隨開店起就常駐於此的「老法師」,而客人則來來去去都是周圍的老街坊。問來剪髮的客人們為何鍾情於此,得到的答案離不開舊式人家的念舊情懷:「我們來這裏剪頭髮,就是為了懷舊。從童年到現在,去的都是這種理髮店。不用自己說,他們就知道我要理什麼樣的頭髮。」於是這家傳統老店,靠中老年一輩的客人撐起了一片天。

  如今的香港樓市價格居高不下,在旺區鬧市,連鎖店逼退私人老字號的大小新聞已經屢見不鮮。「僑冠」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高昂的舖租隨時導致結業的命運,即使在同類老店中堅持了下來,店主和老師傅們也不無唏噓地表示:好景未必長,且做且珍惜。「業主加租加得少當然願意做下去,可加得多怎麼做。翻兩倍翻三倍,肯定做不下去。像我們這樣的年紀,也不可能轉行了。」或許是年紀大了心態自然平和吧,他們的語氣聽不出絲毫憤慨,只有淡淡的幾許無奈和妥協。

  我想,或許日後,當會拿剃刀會刮面的老師傅們一個個離開,老客人們無舊可懷,如「僑冠」這樣的上海傳統理髮店會在香港徹底消失。想到此處,不免有些難過起來,但也不知為何,我始終是懷揣着一絲希望,願這樣復古的老時髦可以被年輕人接受,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