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文旅V观察 > 正文

壺口黃河人家

時間:2021-11-25 17:09:47來源:大公網

        黃河千裏奔流,到了壺口,突然縱身跌落十幾米,原本浩蕩的水面生生收束成窄窄一槽激流,成就了黃土高原上一道奇絕的山河景觀。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路奔流到海,如一條蜿蜒曲折的玉帶,將兩岸星羅棋布的鄉村串珠成鏈。從古至今,人們傍河而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黃河文化。 
 

  沿途一晃而過的招牌,分明透出此地是壺口,只見河畔開闊處,因勢建有幾家酒樓。趨前相問,皆已客滿,於是前往河對岸。橋的兩頭都立有界碑。橋西是陝西,橋東是山西,一橋跨兩省。這座鋼筋水泥大橋的修建,極大地便利了兩岸經濟和社會文化的交往。

  站在橋上看風景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向上遊眺望,兩岸群山對峙,懸崖絕壁,巨石突兀,山上蒼綠點點,偶爾露出沒有覆綠的灰白岩體,山間有片片紅葉點染斑斕秋色,全然不是腦海中黃土高原的舊印象。群山之間的晉陝峽谷承載着滔滔黃河,千迴百轉。遠處傳來隱隱的雷鳴聲,上空繚繞着一層縹緲的水汽,想必這就是壺口瀑布了。10月正是水量充沛的季節,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漫天水霧,就像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裡外可望,震耳濤聲可聞。

  壺口以下是一段400多米寬的箱形峽谷,全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河床看上去像是一整塊黃色巨石鋪就,粗糲不堪,千瘡百孔,有些岩壁更被水流掏空,化作片片鋒利的石刀。由於黃河水流的衝切,峽谷最底部的岩石被穿鑿成三五十米寬的深槽,巨量河水壓擠在石槽中。因為岩槽的框限,河流表面平靜,也不急湍,但看得出她內心深藏的隱忍、掙扎、憤怒,蓄積着無窮的能量。這股能量一旦找到出口,將是排山倒海、天崩地裂的致命一擊。

  河水穿橋而過,到下遊石槽盡頭時怒吼而出,那股衝勁卻被遼闊江面化於無形。巨流之中屹立兩個梭形的小島,這便是古代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山了。古籍記載,此二島原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時,將其一劈為二,導水暢流。島上立有禹王雕像,也有歷代文士及郡官的題刻。孟門與龍門、壺口並稱為「黃河三絕」。

  流水雖柔,卻懷經天緯地之力。今天看到的石槽,就是孟門山瀑布深潭不斷上移的結果。暝色四合。下榻的旅館名為酒店,實則是帶窯洞的民宿,裡頭設施齊全,溫暖如春。鎮上人家多臨河開設旅館和飯店,且多以「黃河」「壺口」命名,房屋風格各異,但大多青磚拱門,飛檐翹角,造型古樸,頗有山西民居之風。

  入夜,霓虹燈閃爍,一排排紅燈籠在夜色中分外妖嬈,映照出小鎮的繁華。晚餐我們選擇了一家叫「黃河人家」的餐館,點了一些本地特色菜,特意要了一條糖醋黃河野生大鯉魚。黃河鯉魚已成為鎮上餐館的招牌。

  餐館店主是一對年輕夫婦,男主人憨厚訥言,女主人活潑善談。女主人說,黃河兩岸通婚十分尋常,特別是建了黃河大橋,交通便捷,兩地的日常生活基本難分彼此。事實上,兩岸通婚、經商交往祖輩上就沒斷過,只是那時河上沒有建橋,兩岸通行全靠木船加羊皮筏子,還有冬季的「冰橋」。隨着現代交通的發達,如今這種羊皮筏子已退出歷史舞台,主要供遊人在黃河上漂流或者觀光,成為黃河民俗文化的重要遺存。

  晚上,群山肅靜。黃河,就在深谷的夜空下奔流不息。不遠處在舉行篝火晚會,時而傳來高亢的山西梆子,時而是粗獷豪放的壺口斗鼓,時而又是韻味綿綿的黃河嗩吶……人們在黃河邊上盡情歌舞。壺口鎮一名兩用,正是黃河兩岸人們相交相融的寫照。黃河並不是秦晉的分疆,而是雙手挽着陝西、山西兩個兄弟,一起走過絢爛的文明。(文圖:米廣弘 大公網文旅頻道特約作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