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灣需要加快「無現金支付」的腳步

時間:2021-04-27 20:01:20來源:大公網

  新加坡籍吳女士長期派駐在北京,由於工作的關係長期往來於兩岸四地,在新冠疫情發生前來台洽公,當時她告訴台灣友人說:台灣挺好的,但是出門我得帶鑰匙和錢包,真的挺費腦力和氣力的!在北京我只需要臉和手機!

  家住台灣台中,工作在桃園、台北兩地轉的科技人王先生表示:他都以現金的方式交易,上網購物多以ATM轉帳方式,除非是買機票或是超過$5000元以上較大的金額,他才會使用信用卡支付;在新冠疫情前每年他會有三個月的時間派駐在上海.蘇州,回台後,問他在台灣使用金錢上有什麼不方便之處?他說:他還是喜歡使用現金交易,因為方便。

  過去許多調查中顯示台灣民眾的消費支付,以現金和信用卡居多,尤其是非城市地區,現金成為唯一支付工具,行動支付、電子票證等佔比出現停滯的現象。

  無現金支付被視為社會進步的指標

  隨着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等交易工具崛起,台灣地區「金管會」曾於2015年推出「電子化支付比率過半、五年倍增計劃」,計劃將當年電子支付比率26%提升至2020年52%,並於2025年達到90%,顯示政府推動無現金化社會的決心;然據統計,電子支付佔比從2015年26%,至2020年總占率為40.37%。渣打銀行市調中顯示民眾普遍認為至少要15年後,也就是至2036年,台灣才有可能正式轉為無現金社會,顯見島內無現金社會之發展過程緩慢。

  台灣有一萬多家支付服務業,為何打進台灣消費者市場困難重重?

  台灣商研院策略所表示:「國發會公布數據顯示台灣在2034年左右,會開始進入高齡化的社會,50%的人口高於五十歲,如何讓中高齡的消費者,習慣使用無現金的交易模式,是未來台灣在推動無現金社會裡面,可能會遇到比較大的挑戰,第二點、相對於使用信用卡,使用電子支付模式所衍生的資安的問題,都會比傳統交易方式來得更高,第三點、處於戰國時期不同的支付平台之間的競合關係,第四點、台灣ATM的密度為全球第一,根據金管會統計,每10萬成年人就擁有157台的ATM提款機,高於亞洲平均值的三倍,要改變民眾使用習慣,恐怕還得祭出更多的誘因。」

  全球現金使用率逐漸下降,行動支付消費成長,金融交易市場交易樣貌正在改變中,台灣是否能夠加快腳步跟上,是個與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