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近期報道「旺角暴動」參與者上庭的消息,成為市民關心的焦點。其實,「旺角暴動」根本就是一場由一群少數反社會人士「搞出」來的暴亂,事件本質在全港有良知的市民心中早有共識。但想不到少數反對派議員及法律界人士為某一主犯,撰寫求情信時,竟顛倒是非黑白,將主犯形容為「香港未來的希望」,實在令人感到莫名其妙。通識教育科自新高中學制開始推行以來都是新高中的一科「焦點」科目,引發出不知多少次關於該科的討論。而本科調培養的明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正正可以幫助我們撕開這群反對派人士的虛假面具,並從中明白到他們言論中的謬誤。
通識科中所強調的明辨性思考,有可能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思考方式: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或公正的思考。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只關心如何贏得辯論,而不管其所用思維是否有問題。這群少數的政客及法律界人士便是運用此技巧,欺騙市民。例如,他們不講「旺角暴動」參與者的惡行,只講動機,企圖誤導市民,相信暴徒是「善良」的人,以此作為求情的理由。明顯地,這群政客都是低級的明辨性思考者,缺乏了一套建立於良知的正向價值觀。
通識科正是一科有助學生建立,一套公正無私的明辨性思考的學科。有質素的明辨性思考應是建基於正向價值觀的思考方法,並非利用自己的推理來控制他人或逃避真相。明辨性思維者有以下的特質:適度謙遜(幫助我們提高對妄自尊大的警覺)、勇敢無畏(令我們克服被別人否定的恐懼)、理智健全(用同一標準來評判自己與他人)、意志自由(拒絕接受不合理的權威意見)。
通識科是一科傳遞價值觀的科目。老師授課時,多談正向的價值觀、公正的思考,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肯定有很大的幫助。保羅.理查德、埃爾德.琳達(丁薇譯)的《思考的力量》(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是向各位推介有關培養明辨性思考的一本好書。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