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現代化翻轉傳統社會制度

時間:2018-06-05 03:15:51來源:大公網

  現代化不單改變了生產方式,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同時翻天覆地的改變了社會制度。在前現代社會,人口多散落在農村、鄉鎮,九成人是文盲。現代化國家和地區,70%或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文盲幾乎絕跡。不識字,難以在現代都市工作和生活。

  中國傳統的農村和鄉鎮,村民和鄉民多是同姓,即是同一個祖宗,血緣關係密切。有錢的四、五代同堂,一般家庭也三代同堂。大家庭負責生養死葬,照顧老人,教育下一代。在現代社會,只有大富大貴的家庭才可能四代同堂。大多數家庭是核心家庭,即只有父母子女兩代。子女結婚後便搬離老家,自組家庭。大家庭的親戚,互相關懷、幫助。現今,親戚的關係比較疏離、冷漠,甚至比不上朋友。

  科技日新月異 宜終身學習

  現代城市人口眾多,互不相識,依法辦事,十分重要。中國人喜歡說:「法律不外乎人情」,這是傳統社會的想法。現代社會不是不重視人情,而是公、私要分明,要按合約和法律規定行事,否則,社會就難維持秩序。現代城市人口多,精神壓力大,犯罪率遠較傳統社會高幾十至幾百倍。法治社會已是如此,若法治不彰,市民焉能安居樂業呢?我國或東亞社會其他地區如韓國、日本、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因保留較多傳統人文價值,較尊重生命,跟家人、朋友、同事和鄰里關係較密切,犯罪率遠較歐美的個人主義社會為低。

  傳統社會重經驗,長輩備受尊重。現代社會重知識,科技日新月異,年紀稍大,被標籤為落伍,如不終身學習,隨時被淘汰。傳統社會醫療落後,衛生環境差,嬰兒和孩童的夭折率高。為了傳宗接代及養兒防老,大多數父母會生三、四個孩子。現代社會,嬰兒夭折率低,加上父母都要工作,因而大多只生育一至三個孩子。兒女少,父母可集中資源培育孩子成才。

  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較以往高,給孩子壓力也較大。父母有四個子女的話,只要一個成才,父母已滿意。如今得一、兩個孩子,非要孩子成才不可。是以踏入1990年代,英美和東亞國家都出現「直升機父母」、「怪獸家長」的現象,正因生育率下降。現時,不少發達國家的生育率已是負數,沒有外來移民,人口便會減少。

  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一樣,都是階級社會。分別只是,傳統社會流動性低,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窮家孩子要脫貧向上爬,極為困難。現代社會不計較出身,有本領就可以出人頭地。看看各國富豪榜上佔前列的富豪,大多數都不是有錢的世家大族子弟,而是白手興家。傳統社會貧富之間有很大的鴻溝,中間階層人數甚少。現代社會,中產階級人數達60至70%,富人和窮人都是少數。若非如此,社會便不穩定。

  單一種族國家已鳳毛麟角

  1990年代以後的全球化,加速了發達國家的人口流動:此地發展機會微,人才就移居其他國家地區謀職。開工廠的,原料來自世界各地,員工可來自五湖四海。此地工資上漲,成本上升,工廠隨時搬往其他國家地區。今時今日,單一種族的國家已是鳳毛麟角,大多數是多民族、多種族國家,種族平等已是共識。婦女的地位、權益,已逐漸跟男性看齊。 撰文:博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