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軍玩文字遊戲掩蓋窘境

時間:2018-04-25 03:15:59來源:大公網

  島內軍方昨天公布「漢光演習」時程:下周進行「電腦兵推」,而「實彈軍演」則於六月登場。雖然這是台軍每年的例行演習,但當下兩岸關係緊張,而且最近台海局勢升溫,此次演習備受關注。相較往年,今年軍演主要有兩大特點:第一,面對兩岸懸殊軍力,台軍方認為必須捨棄傳統思維,重新定義「戰勝」標準:「迫使敵奪台任務失敗」;第二,模擬「現時開戰」,不做昂貴的煙火秀,並首次徵用民間無人機進行監偵任務。其實,兩岸軍力懸殊,台軍早就心知肚明,如今降低「戰勝」標準,不過是為了遮掩打不過解放軍的窘境。至於模擬「現時開戰」,恐怕是與近來解放軍在南海、台灣海峽進行一系列演習有關,害怕大陸方面「隨時奪台」,因而舉行「更貼地氣」的演習,甚至擴大動用民間力量。看來,台灣方面可謂草木皆兵。

  自1949年以來,台灣軍事戰略進行了四次調整。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台灣仗着有美國「協防」,由而產生了「光復大陸」的幻想,遂確立了「攻勢作戰」的軍事戰略。但到了70年代,中美關係開始緩和,中國也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台灣方面礙於國際形勢變化而把軍事戰略調整為「攻守一體」。1979年中美建交、台美「斷交」,沒有美國這個「軍事靠山」,台灣方面在戰略上不得不轉為「守勢防衛」。後來島內雖經歷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幾位領導人,軍事戰略措辭各有不同,但基本思維仍是以守為主。台灣方面軍事戰略從攻勢轉為守勢,也是反映了兩岸間實力此消彼長的趨勢:大陸實力不斷增加,軍備和兵力早已今非昔比;台灣經濟陷入低迷,軍力更是無從與大陸比較。所以,近年來台灣方面說「不對稱作戰」、「量少、質精、高效能」雲雲,其實已是間接承認打不贏解放軍,只好砌詞自我安慰。但這根本就是白費功夫。日前島內最新民調顯示,六成五的民眾對台軍戰力沒有信心。看來,台軍有多少斤兩,島內民眾一清二楚。

  台灣方面與其絞盡腦汁調整軍事戰略、耗巨資向美國購買武器,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兩岸關係、化解兩岸僵局。大陸方面近來一系列密集軍演確是擺明針對「台獨」,打擊「獨派」的囂張氣焰,但如果台當局能放棄「台獨」思維,回到「九二共識」的正軌上,兩岸關係便能恢復融洽和平的局面。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目標。可見,大陸方面也不想兩岸兵戎相見。但倘若「台獨」分子一意孤行、負嵎頑抗,大陸也絕不會手下留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