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民進黨「送」台灣人才給大陸

時間:2018-03-24 03:15:48來源:大公網

  台灣「太陽花學運」分子於2014年3月以反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為由,強行佔領「立法院」長達24天,導致「立法院」運作完全癱瘓。檢方隨後依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等罪起訴「學運」頭目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去年台北地方法院一審認為22名被告符合「公民不服從」行為,因而判決無罪。最近台灣高等法院二審仍維持原判。這根本就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今後若有人不滿政府決策,是否也可以像「學運」分子那樣佔領立法機構、政府部門?如果有人不滿法院審判,是否也可以佔領法院?倘若如此,豈不是「世界大亂」?正如島內輿論批評台北地院裁定「學運」分子無罪是「史上最無法無天的判決」。然而,「學運」分子對台灣社會的影響不僅在於破壞法治、踐踏民主,更在於嚴重阻礙台灣經濟民生發展,導致台灣業界失去登陸布局的先機。即使司法機構判「學運」分子有罪,也無法追回台灣失去的發展機遇。

  2013年6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彼此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市場。大陸向台灣開放80多項措施,當中涉及到像金融、電信等現代服務業,也有涉及到環保、翻譯、美容、建築、醫療等貼近民生的行業。尤其大陸允許台企可登陸獨資設立醫院、金融、電子商務、批發零售等,這些都是中國大陸當時未曾對外資開放的優惠措施。此外,鑒於島內業者擔心開放市場是否會衝擊本地服務業,兩岸服貿協議也未雨綢繆地設定了「避免負面影響條款」:受影響一方可臨時要求另一方進行磋商,並尋求方法加以解決。所以,萬一台灣業者覺得自己利益受損,可根據該條款要求與大陸方面磋商相關事宜。可見,服貿協議考慮周詳縝密,處處為兩岸業界着想。

  台灣業界普遍對兩岸服貿協議表示歡迎,因為相較於大陸,台灣服務業起步早、水平高、競爭力強,但島內市場小,廣闊的大陸市場正好為台灣業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民進黨依然抱着「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罔顧服貿協議有利台灣經濟發展的事實,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協議生效實施,並支持「學運」分子「佔院」。如今五年過去,服貿協議在島內被束之高閣,台灣經濟停滯不前,但中國大陸乃至世界的發展步伐則一刻也未停止。香港已與內地簽署協議,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而韓國也與中國簽署了包括服貿、貨貿在內的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着台灣業界已經失去了先機,可謂「起大早、趕晚集」。

  民進黨一些人常常指責「大陸搶台灣人才」,但若不是民進黨阻撓兩岸經合、掐斷業界生存空間,台灣各路精英又怎會出走?正是民進黨自己把台灣的人才「送」給大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