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以新思想引領新發展──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時間:2018-03-13 03:15:55來源:大公網

  圖:數據顯示,五年來,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長11.7% /新華社

  中國兩會再次引起世界關注。與往年不同,海內外不再非常關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指標,而更加關注中國如何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高質量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長期穩定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和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 石建勳教授

  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就成了新時代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對此做出了全面部署。 

  以新思想引領,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很明確。過去五年,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革,世人矚目,國人自豪,全國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長11.7%。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做好今年工作,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要繼續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有新作為。40年前,中國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過去五年,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舉改革開放大旗,重新開啟了更高層次、更廣闊領域、更加全面深刻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這些根本性全局性的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新時代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深化改革,特別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主要表現為供給結構性失衡,供給過剩和供給不足並存。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就要從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緊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政府工作報告90餘次提到「改革」一詞,尤其是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的第一條。

  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報告同時強調,要深化包括國有企業、金融、財稅、社會、產權等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有新部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既是過去幾十年長期非均衡發展、高速發展積累形成的問題,也是未來發展中可能產生的新問題。發展中的問題只能是在發展中堅決貫徹習近平的新發展理念,逐步加以解決。報告部署了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健全生態文明體制、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一系列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舉措。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有新亮點。從根本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報告中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實事,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有指標有重點有意外驚喜:着力促進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城落戶1300萬人。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準,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着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加強對兒童託育全過程監管。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準,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等等一系列新舉措,回應了老百姓期盼,獲得了老百姓普遍點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