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台灣「立法院」新會期昨天第一天進行議事即發生悲劇。反對台當局削減軍人退休金的抗議者、退役上校繆德生在「立法院」參加示威活動時不幸墜樓重傷。這是近年島內示威集會最嚴重的意外事件。到底是什麼原因驅使抗議者要用如此激烈的反抗方式?到底是怎樣的憤怒迫使抗議者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其實,自民進黨蔡英文上台以來,各界反對年金(退休金)改革的聲浪此起彼伏,但當局充耳不聞、一意孤行,民眾的抗議方式也越來越激烈。尤其退休軍人團體組成「八百壯士」,多次舉行抗議活動。這些退役老兵年輕時保衛家國,如今年老體衰卻不獲善待,還要為爭取退休金而走上街頭,讓人不勝唏噓。
蔡英文執政以來推出的最具爭議的政策之一就是削減公務員、教師和軍人的退休金。早年軍公教人員的薪水普遍較低,政府為了保障其退休生活,實施了一些優惠措施,如退休金額可享受高達18%的利率。但這些年來島內基層民眾的實質薪資停滯不前,反倒顯得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優厚」。加之台灣經濟不景、公庫收入拮据,各界退休基金無以為繼:涉及軍人的退撫基金將在2020年失去支付能力,勞保基金恐在2027年破產,而公務員和教師的退休基金也分別在2031年和2030年破產。年金改革已是勢在必行。但民進黨政府推行改革的手法卻是備受爭議。勞保基金破產的時間比公教基金都早,但當局卻拿公教人員開刀,去年率先削減公教人員的退休金,被批評充滿政治算計:公教人員被認為是泛藍票源,但勞工則是民進黨的主要支持者。「親疏有別」的改革手法怎能不為人詬病?
「行政院」這次推出的軍人年金改革方案攸關島內16萬軍人的退休福祉,但內容粗糙、行事倉促。據說,軍人每月退休金最低金額訂為新台幣38990元,但公教人員的最低標準是32160元。民進黨內部對此意見分歧:有人認為,軍人職業要冒生命危險,退休金最低金額當然要比其他公教人員高,但也有人指出,當局曾承諾軍公教退休金最低標準一致,如今自毀承諾,公教人員怎會罷休?此外,年金改革方案的初衷是要照顧因無法升職被迫退伍的軍人,但新方案卻傾向高層軍官,說「服役40年後就可拿到與月薪相等的退休金」,但外界質疑,能服役40年的軍人根本就是寥寥無幾。
相較於公教人員的抗議活動,軍人團體更為激烈。這主要是由於軍人職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即使和平期間無需打仗,但也要時常參加救災支援,而且常常24小時待命,但如今當局卻要削減軍人退休後的福利,軍人團體當然心急如焚、怒氣沖天。
示威集會、衝擊立院,台當局倘若沒有把軍人的憤怒放在眼裏而強推改革方案,勢必導致軍心渙散,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