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島奇觀:「執政者」竟變「破壞王」\朱穗怡

時間:2018-02-06 03:15:56來源:大公網

  最近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創造了一項「世界奇跡」:「行政院」主要部門的12位官員的知名度都不到兩成,其中「經濟部長」沈榮津的聲望甚至只有0.8%。連綠營自己人都大罵「這樣無名之人怎麼會有威望和政治能量拚經濟」。難怪島內有民調顯示,六成人不滿意蔡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的表現。這些年來,台灣陷入「悶經濟」,低薪已經成為島內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拚經濟是每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然而,民進黨上台近兩年不僅沒有端出「經濟牛肉」,其強行推出的「一例一休」更引發資方和勞方強烈不滿。蔡政府當不了「建設者」,還成為「破壞王」,實乃台灣一大奇觀。

  蔡英文競選時口口聲聲說要「拚經濟」,但上台一年後才推出「經濟大計」,美其名曰「前瞻基礎建設」,實際上卻是「經濟大雜燴」,其內容包括綠能建設、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數位轉型、城鄉建設等,但能與「前瞻」扯上關係的只有綠能建設和數位轉型,而這兩項在預算中佔的比例還不到一成,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軌道建設方面。這顯然是當局打着「軌道建設」的名義,趁機把錢灑到地方去,為2018年地方選舉拉票,從而鞏固政權。最為人詬病的是,這樣充滿爭議的法案竟沒有在「立法院」經過嚴肅認真的辯論和修改就匆匆在藍綠立委的打鬥和叫罵聲中過關。

  島內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明白台灣經濟為何日漸衰頹,看看「前瞻建設計劃」就可一目了然:決策靠的是民粹嗅覺,而不是專業智慧;建設的優先性是取決於政治人物「想要」,而不是人民的「需要」;計劃過關取決於政治角力,而非各方理性辯析。由此可見,民進黨決策主要以意識形態掛帥,並非從台灣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五年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彼此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大陸服務業較台灣起步晚,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龐大商機,是台灣服務業開拓市場的好時機。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逢中必反」,百般阻撓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利的服貿協議,致使協議未能生效實施。兩年前上台後,蔡政府又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貨貿協議也被迫中斷。台灣貨物無法以較低的關稅登陸,從而削弱了競爭力。由於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大大降低陸客赴台觀光意願,島內旅遊業的生意一落千丈。最近當局又以反制大陸M503航線為由不核准東方和廈航176班兩岸春節加班機,不僅損害大陸台胞回鄉過年的人道需求,也使本已暗淡的陸客赴台遊雪上加霜。

  作為執政者,蔡政府本應為台灣經濟添柴加火、注入正能量,但恰恰相反,當局不僅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反而束縛和妨礙經濟發展。看來,台灣經濟在民進黨執政這四年又要空轉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