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岸僵局未解 台經濟面臨嚴峻挑戰\朱穗怡

時間:2018-01-04 03:15:46來源:大公網

  台灣社會以「茫然」和「憤怒」的心情告別紛亂吵鬧的2017年,迎來了前景模糊的2018年。在新的一年,島內各界最關注的焦點無疑還是經濟問題。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經濟持續走下坡路,可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民眾原本寄望2016年政黨輪替後台灣經濟會出現新氣象,但再次上台執政的民進黨只知利用手中權杖清算政治對手,對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卻是束手無策。台灣依然陷入「悶經濟」的漩渦而不能自拔。以目前的形勢看,兩岸關係絲毫沒有改善的跡象,島內民間投資也缺乏上升動力,都對今年台灣經濟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回顧去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台當局及民間研究機構紛紛把2017年經濟增長率從2.11%調升至2.6%左右。這原本是一樁喜事,但台灣輿論卻高興不起來。不可否認,近幾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多在2%上下徘徊,倘若去年增長率有2.6%,則是近年較大的增幅。然而,若與世界經濟增長率相比,則猶如一盆冷水倒在島內業界的頭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全球2017年經濟增長率調高至3.6%,而台灣經濟增長率縱然被調升,也低於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平均經濟增長率高達6.8%,是全球經濟增長率的兩倍。但昔日的光輝一去不復返,台灣民眾失落苦悶的心情可想而知。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台灣的預測是2.0%,而對新加坡是2.5%、韓國3.0%、香港3.5%,台灣在「四小龍」中倒數第一。難怪島內輿論對未來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固然是因為前些年接連爆發金融海嘯、美債問題、歐債危機影響,以出口為經濟導向的台灣也難以獨善其身。然而,近年世界經濟逐漸復甦,台灣卻未能跟上全球經濟步伐,主要是島內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困難。去年宏達電為擺脫營運困境而向谷歌出售部分手機業務,正是台灣科技業走下坡路的縮影。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台灣科技資訊業的「黃金期」。台灣也因此一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隨着韓國、中國大陸科技製造業崛起,台灣科技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節節敗退:一方面,科技業人才嚴重流失,導致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台灣當局緊縮勞動法規、束縛住服務業主管部門,和新經濟時代「鬆綁法規促成人力跨領域流動」、「開放管制、促使異業結合」等趨勢背道而馳,使本已陷入發展瓶頸的科技業雪上加霜。

  其實島內科技業面臨的困境正是台灣經濟衰退的縮影。這十年來台灣薪資停滯,導致人才出走的數量持續增加,降低了台灣的競爭力。而企業方面也因島內「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和「六失」(政府失能、社會失序、「立院」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台灣失去總體目標),而大大降低投資意願。台灣首富郭台銘去年就宣布,若無必要,不再投資台灣。島內工業總會也指出,民進黨執政一年來,「五缺」、「六失」有惡化的趨勢。尤其當局在島內再生能源發展未成熟的情況下堅持推行「非核政策」,引發供電不穩的疑慮,而「一例一休」的僵化休假制度扼殺了企業靈活安排人手的空間,嚴重影響日常營運。

  最令業界憂慮的是,蔡政府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岸貨貿協商中斷,台業界不能以較低的關稅進入大陸市場,台灣方面也無法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貿協議,打破關稅壁壘。

  政府的職責應是為發展經濟創設有利環境,但民進黨當局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一黨之意識形態而破壞兩岸關係,使台海局勢陷入不穩的狀態,更嚇跑了投資者。

  由於當局並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可以預見,今年台灣經濟發展恐難有明顯突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