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物成本低、容易購買、味道好。有進化論者甚至提出,人類會嗜好垃圾食物,皆因人類身體需要高糖,高鈉(來自鹽)和高脂肪等三「高」。前人無論靠摘拾果子、獵養動物或農耕,都難以得到這三「高」,直至工業革命後,經濟躍進,現代人才唾手可得此三「高」,滿足口腹之慾,故而難以拒絕垃圾食物的誘惑。這個說法是耶非耶,目前仍未能證實。
眾所周知,垃圾食物會導致超重或痴肥。美國有許多過重和痴肥的人,皆因他們嗜好吃垃圾食物。美國還將每年7月21日定為「全國垃圾食物日」,容許食品商宣傳和鼓勵多吃垃圾食物。垃圾食物會增加罹患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人類內臟癌等等的風險。
此外,近年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發育期間,吃垃圾食物上癮,還會有其他不良的後果,家長和孩子不可不知。2011年的一個研究指出,垃圾食物中的反式脂肪,會導致腦的下視丘(hypothalamus)發炎。下視丘是內臟活動和內分泌的較高級神經中樞所在。
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同年亦發表報告,一個健康的人,只要接連五天吃過量的垃圾食物,做注意力、反應速度和情緒的測試時,成績較差,並且記憶力衰退。進食太多高熱量的食物,亦會對學習和記臆造成不良影響。現今,不少小學生學習進度欠佳,也許與此有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糖分高食物 增患痴呆症風險
吃太多甜品或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單會增加小孩子蛀牙的機會,而且增加體內胰島素。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指出,胰島素太高,會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風險。不少醫學家都將「腦退化症」(之前名為「老人痴呆症」)戲稱為人腦的糖尿病。孩童、青少年和成人,吃得太多雪糕、朱古力、甜品,喝得太多汽水、加糖果汁,以及其他甜食,對健康極為有害。
甜食比其他垃圾食物更易上癮。上癮後,不單難戒掉,而且戒癮時會有「戒癮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例如情緒低落,壓力大,暴躁、意志消沉……等等。許多癮君子,忍受不住這些負面的感受,終於再上癮。
要根絕垃圾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政府可採取「寓禁於徵」的方法。禁煙運動建議向香煙抽重稅,果然收效。吸煙人數大降。世衛提倡徵收糖稅。事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全球有4100萬名五歲或以下兒童超重或痴肥,其中約2000萬是亞洲兒童。2014年,中國(包括香港)有4300萬名男性和4600萬女性超重或痴肥。最主要的原因是喝太多汽水。
世衛的標準是,每名成年人每天的糖攝取量,不可超過總卡路里的10%,即大約50克或12茶匙,最好減少一半,至25克或6茶匙。許多人飲一杯咖啡、奶茶或檸檬茶,已加兩茶匙糖,再加上甜食和食物內的糖,糖攝取量大多超標。
徵收糖稅,可提高甜食和飲品的價格,令消費者減低糖攝取量。挪威在1922年已開始徵收糖稅。英國會在2018年向汽水徵收糖稅20%,預算可減少370萬人痴肥。2017年9月,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立法會答覆質詢時表示,特區政府目前不考慮此議。
撰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