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拓展觀眾 打造品牌

時間:2017-12-24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關錦鵬期待香港青年導演能開闊視野

  近年來,關於香港電影已經沒落的聲音不在少數,可很多內地影評人與影視從業者,甚至是影迷,卻認為,無論香港電影現下呈現出了怎樣的發展形態,它所傳遞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早已融入了觀影人的心中。而事實上,多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影業的發展,力求打造「香港電影」品牌。

  香港影展學術氣氛濃

  其實比較各大國際電影節上的香港電影展映可以發現,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香港電影展更學術氣一些,從二○一二年的「光影記憶」、到二○一三年的「異鄉情懷」、二○一四年的「從文字到光影」、再到二○一五年與二○一六年的「劍光幻影 叱吒江湖」和「黑白交間 迷蹤英雄」,乃至今次的「風華絕代 港片年華」,它將香港電影按不同主題歸納呈現,雖然規模上小了很多,可影響卻很深遠。上海影迷馮小姐已是第二年購票觀影,「我去年逛街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活動,當時覺得按主題看電影很有趣,以前我都是追星或者追熱度,刷了片過不了多久就忘了。現在有專業的電影人幫我們梳理,就會發現這樣去看了以後,看到了很多電影背後的深層次的內容,發現香港電影真的是太有味道了!現在想要把過去幾屆的選片都找來看。」

  而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劉少文則坦言,香港影展能穩步發展至今,體現了從政府、產業到觀眾的多方力量對香港電影共同的美好願景。

創意產業具發展潛力

  記者從駐滬辦方面獲悉,拓展觀眾群是推動香港電影產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一環。尤其在二○○三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後,內地電影市場向香港電影業及電影人敞開了大門,兩地電影合作走上了新的台階。歷年的「香港主題電影展」亦啟發了不少內地學生及青少年欣賞香港電影的興趣,並透過電影認識香港的城市面貌,風物人情,在內地培育了新一代的香港電影觀眾群。

  不僅如此,在駐滬辦看來,創意產業是香港極具發展潛力的範疇,而香港電影更充分展示了港人的獨特創意,別具魅力,深受海內外歡迎;香港政府也一直致力推動電影業的發展,包括鼓勵港產片製作、培養人才,拓展觀眾群及打造「香港電影」的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駐滬辦方面對記者表示,自二○○七年至今,香港特區政府已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五億四千萬港元,並通過基金支援了許多電影的製作,當中不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共獲得了一百一十多個本地及國際獎項。而在過去五年,有超過二百七十部香港電影全國上映,其中包括多部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去年在內地上映的十部最賣座華語電影中,有六部就是香港與內地合作拍攝的。

  談及未來,駐滬辦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積極支援業界拓展市場,會針對有潛力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推廣,吸引電影界赴港進行後期製作和外景、協拍工作。

  對於「香港電影正在消亡」的說法,關錦鵬是不同意的,「中國電影的工業環境已經發生改變,現在正在過渡時間,還沒到黃金時間。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來臨是前期沉澱了很久的。從一九四九年上海的一批電影人去到香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粵語電影中各種歌舞電影,到八十年代的無綫電視台的壯大。一個地區的電影業的壯大,一定先是電視業的壯大,培養了很多台前幕後的人,這是不容易的。包括觀眾,很樂意看到這批人從電視轉到電影。是這些因素的凝聚,讓香港迎來了新浪潮,迎來了八、九十年代黃金時代的來臨。」

  不過,關錦鵬也看到了香港電影的痛點,「現在青年導演對電影題材的選擇上,視野不夠寬廣,這是我們需要提醒他們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