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老舍梁實秋的相聲\蓬 山

時間:2025-07-11 05:02:22來源:大公报

  我愛聽傳統相聲,比如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師們的經典作品。最引以為憾的是,曾有一場精彩的相聲演出,卻沒能留下音像資料,後人無緣一飽耳福。

  一九四○年,陪都重慶舉辦募款勞軍晚會,連演兩晚,需在大戲開演前墊一段對口相聲。老舍自告奮勇,邀梁實秋作搭檔。並商定,頭一晚老舍「逗哏」,梁實秋「捧哏」,次日角色互換。兩人都是北京胡同裏長大的,且均性情風趣。但老舍對相聲有深入研究,能背誦許多全本大套作品。這一點非梁可及。

  他為梁囑咐了許多技巧。譬如:「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面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乾淨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副氣力斬釘斷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爆出一片彩聲、哄堂大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做『皮兒薄』,言其一戳即破。」

  老舍憑記憶寫出了兩齣傳統相聲。兩人登台,泥雕木塑一般繃着臉肅立片刻,尚未開口,觀眾已笑不可仰。整個演出張、弛恰到好處,喝彩聲歷久不絕,觀眾不斷高呼:「再來一回!」可惜這樣的合作竟成絕唱。根據老舍的「相聲觀」,稍稍腦補一下畫面:兩位絕頂聰明的文學巨匠,又有許冠文似的「冷面笑匠」之功,那種高級幽默,怎不叫人心嚮往之?

  而今,也有些劇場有相聲演出。但卻常令人失望。自詡「貼近現實」,卻滑向輕佻的庸俗,或充斥一些「葷段子」,或取笑對方父母、配偶,或拿身材、口音、殘疾人「開涮」。當然,這類作品也不乏觀眾,因為迎合了某些惡趣味。正如明代《菽園雜記》評觀戲:「一遇優人插科打諢,作無恥狀,君子方為之羞;而彼則莫不歡笑自得,蓋此態固易動人,而彼所好者正在此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