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少地區的人,多愛吃肉類食物。香港自然不會例外,港人亦喜吃肉類食物,尤其近年飲食業興起的「放題」風氣,加上,日式、韓式牛肉料理的大量湧現,嗜肉之風在香港可算盛極一時。原田信男(劉洋譯)的《和食與日本文化─日本料理的社會史》(香港:三聯書店,2011年),是一部學術性極高的日本飲食文化史,在書中,我們發現在一百五十年前,日本料理基本上是有禁食肉的傳統。其解禁的因由,實與文化全球化有密切的關係。
自明治維新時代開始(1868年),日本被捲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受到在各個方面都佔有壓倒性優勢的西洋文明的影響。這些影響所帶來的價值觀的大轉換,亦反映在日本料理的演變中。在日本,曾有一段時間頗長的禁肉時代。明治天皇掌權後,下令廢除古代的肉食禁令。其實,日本只是出於外交上的理由,為了與西歐列強為伍,才承認西洋料理中必須的牛羊肉。例如,明治時期在和外國有着多種交流的海軍裏,試圖通過西洋料理讓士官們變得更有教養和禮貌,動員所有力量,為西洋料理的普及費盡心機。
全書的中心思想是,指出文化是各種交流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事物,料理當然也不例外。通過回顧歷史,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文化也好,料理也好,都是在和異域文化交流的基礎上成立的,大體而言,無論哪個國家都一樣。因此,飲食文化是不可能只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完成發展。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