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李亞飛:兩岸關係「機」大於「險」

時間:2017-11-27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26日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 中新社

  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26日在雲南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亞飛指出,儘管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還會遭遇諸多挑戰,但風險是可控的,僵局中更孕育新機,兩岸關係發展機遇仍大於風險。未來兩岸關係完全可以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迎來新的發展。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李亞飛26日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大陸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和對台工作開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李亞飛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絕不容忍「台獨」分裂行徑的挑釁,絕不坐視「漸進台獨」侵蝕一個中國原則與和平統一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指出,智庫的首要職責是見微知著,知變知應。應把兩岸關係研究更加緊密地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框架結合。在新的歷史時期,「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仍面臨重大挑戰與風險,兩岸關係發展也有很多新特點,需要研究界更加認真思考風險防範和管控及應對新問題的新思路,思考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

  他提出,研究兩岸關係要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謀求和平統一的理論指南,研究破解島內政黨輪替中出現的政治困境與惡性循環。

  推動兩岸民間關係發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認為,兩岸關係可大致分為兩岸政治關係和兩岸民間社會關係兩個層面。3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起伏不定,但民間關係一直朝着緊密化方向發展。辯證來看,政治僵局未必完全是兩岸民間關係發展的負能量。只要雙方處理得當,兩岸民間關係仍有機會取得明顯進展,甚至反過來推動兩岸政治關係改善。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框架不可撼動的政治現實中,如何實現兩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越來越成為聚焦方向。

  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表示,期待論壇能對兩岸和平穩定和相向而行有所貢獻。他指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出的中國模式和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建構的國際觀,是非西方社會崛起的主要動力。對於兩岸形勢,大陸越來越有能力與信心防「獨」促統,掌握大局。在此情況下,台灣如何定位自己,對共同維護兩岸和平及自身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本屆論壇由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灣研究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和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