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涉多名高級將領的獵雷艦採購案連月來在台灣社會掀起軒然大波。雖然島內軍方在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下令盡速嚴查事件隔天即公布一大串懲處名單,甚至包括前後三任「海軍司令」,可謂史無前例,但也難堵悠悠之口。台灣輿論批評當局發展所謂「國防工業」,最後可能只是養成一批黨政關係良好,卻沒有獨家技術能力的新紅頂商人,靠着關係拿到訂單,靠着訂單滋養其他事業。這起震驚各界的弊案也讓人質疑台軍是否有能力規劃和處理一系列武器裝備自造案。正如台媒所憂慮,這些採購案可能將成為滋生官商勾結、中飽私囊醜聞的溫床。
台當局決定自製獵雷艦,據說是因為華府聲稱,如果兩岸開戰,台灣至少需要8艘獵雷艦來應對解放軍以水雷對台灣實施封鎖的戰術,但台灣目前4艘德製獵雷艦和2艘美製獵雷艦都屬於「老爺級」艦艇,反封鎖能力明顯不足。台灣方面遂於2013年開始招標,2014年宣布慶富造船廠得標,實力雄厚的台船(前身是中國造船公司,簡稱中船)落敗。其實,多年來台灣軍方自製的艦艇都由公營的台船製造,但在近年鼓勵民間參與的政策之下,不少海軍的艦艇製造案招標,台船都不得不與其他私營公司競爭。這次獵雷艦案招標,外界原本看好台船,但最後得標者卻是慶富,都頗感意外。
當時台船就批評獵雷艦案開標與決標程序均「違反政府採購法」,但或許外界以為這是台船不服輸的泄憤之舉,相關控告最終不了了之。
然而,直至去年慶富被揭發以不法手段增加資本額而獲得承辦獵雷艦案的資格後,外界才驚覺其中有詐。本月初台當局公布獵雷艦招標弊案的調查結果,指台軍招標過程有嚴重疏失,主力承接貸款的第一銀行在得標廠商財力、履約能力及貸後管理上也有明顯疏忽。據說,該案各聯貸債權銀行可能的損失高達新台幣201億元(約53億港元)。獵雷艦還沒造出來,台當局就已損失慘重,使自造艦艇成為一樁笑話。
除了自造獵雷艦,台當局今年還啟動了「潛艇自造」計劃。外界多是一片噓聲。雖然台灣擁有豐富的造艦經驗和一定的研發技能,但並不具備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尤其研發和生產的金額猶如天文數字,對於經濟每況愈下的台灣無疑是個黑底洞。
今次發生獵雷艦弊案,更顯示出台軍在處理相關招標案時評估不足、監管懈怠以及金融系統借貸程序出現嚴重漏洞,難保「潛艇自造」計劃不會變成下一個「獵雷艦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