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原動力(上)

時間:2017-10-19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今天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談中國經濟發展,不管是在國內外,大家最關心的一個題目是我們能不能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在2016-2020年間,每年平均增長6.5%以上。6.5%以上的增長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這是關係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我們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能不能分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林毅夫

  對世界來講也非常重要,因為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均超過30%。那現在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復甦,中國是不是還可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6.5%這個指標非常關心的原因。

  中國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

  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增長6.5%,跟我們改革開放以後,從1979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增長9.7%來比,已經向下調整了30%。那照理說這個調整的幅度也不小,應該餘地還是比較大,實現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可是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國外,大家為什麼心裏還沒底?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從2010年以後,增長速度逐年下滑。大家知道201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6.9%,這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這也是從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次連續六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過去平均每年9.7%的增長,而且一般經濟下滑兩年最多三年,經濟增長就會回升。

  現在從2010年到2015年已經連續下滑了六年,大家知道2016年前三季度的增長速度是6.7%,比6.9%又下滑了0.2個百分點(2016年的增長速度是6.7%)。

  中國經濟下滑的底部在哪裏,會不會突破「十三五」規劃所講的6.5%?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什麼從2010年以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逐年下滑的,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中國家,肯定有不少自己內部的問題,這些內部的問題包括我們的經濟體制,比如說國有企業所佔的比重還相當高,國有企業表現還欠佳,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我們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們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完全到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但是有很多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實。既然市場還沒有完全發揮作用,資源配置就會有問題,因此有人認為這是我們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

  最近談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也是切實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就要付出代價。也有人認為這是我們第七年經濟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都實實在在存在,也影響到我們的經濟績效,但是要看中國經濟,就必須在全球變革的形勢下來看。中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今天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影響世界,同樣重要的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也會深深影響中國。

  發達國家消費非常疲軟

  在分析中國經濟從2010年以後逐年下滑的時候,我們要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家經濟表現怎麼樣。比如世界上跟我們處於同等發達程度的金磚國家,我們在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10.6%,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6.9%。巴西在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7.5%,2015年增長速度是-3.8%,跟我們一樣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們還深。俄羅斯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4.5%,2015年增長速度是-3.7%,跟我們一樣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們深。

  另外一個金磚國家印度,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10.3%,跟我們的10.6%在同一個水準,2015年它的增長速度是7.6%,比我們的6.9%高一點,但它同樣是從10.3%降到7.6%,態勢跟我們完全一樣。而且看印度2015年的增長時,我們還要考慮兩點因素:

  第一點就是印度2012年經濟下滑的幅度比我們深,我們2012年是從2010年的10.6%降到7.7%,印度則是從10.3%降到5.1%,這有所謂觸底反彈因素的存在。

  第二個是印度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調整了國民統計的方法,這個調整讓印度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提高一個百分點。

  如果把這兩個因素考慮進去的話,那麼印度在2015年的增長速度也是在7%以下,跟我們完全一樣。

  這些金磚國家不存在我們所謂的國有企業佔比太高的問題,它們有的本來就是市場經濟,像印度、巴西,有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徹底的市場經濟,也不存在我們內地這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但是經濟表現跟我們完全一樣,甚至比我們還糟。那必然有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的問題。

  要證明我的觀點,最好的是看東亞這些所謂高收入、高表現的經濟體。比如說新加坡,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15.2%,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2%,跟我們一樣下滑,下滑的幅度比我們還深。中國台灣,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10.8%,2015年的增長速度只有0.7%,跟我們一樣下滑,下滑的幅度同樣比我們深。再看鄰國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5%,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2.6%,同樣下滑,下滑幅度比我們還深。這些是所謂高收入、高表現的經濟體,我們一般講的內部存在的這些體制機制問題它們都沒有,但表現完全一樣,並且比我們還嚴重。分析下來肯定有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

  其實只要我們放眼世界也並不難理解,因為從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爆發以後,在世界經濟比重超過一半的這些發達國家,它們的經濟還沒完全復甦。

  發達國家在過去每年平均的增長是3%-3.5%,但是到2015年危機已經過了七年,歐盟2015年的增長速度只有1.3%,比3%-3.5%低了兩個多百分點。日本固然有安倍經濟學想復甦日本的經濟,但是在2015年的時候增長速度只有0.5%。在經濟增長速度慢的狀況下,失業率就維持在高位,家庭的收入增長就緩慢,消費增長就恢復疲軟。

  這些發達國家還是世界需求的主要來源,因此整個世界需求疲軟。在發達國家當中,美國的經濟表現似乎比較好,但2015年它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只有2.4%。美國的失業率似乎狀況也比較好,現在是4.9%,跟危機之前的水準大致相當。

  但是在考慮美國失業率的時候,先要了解美國怎麼統計失業率。在美國,勞動者如果失業,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去找工作,就算退出勞動力市場,不在失業統計內。因此要了解美國的就業狀況還要參考另外一個指標,就是勞動參與率。目前美國適齡勞動人口的勞動參與率比危機爆發前低3%,這些人是有勞動能力的,但為什麼不找工作?因為找不到工作,乾脆就不找了。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同樣是處在歷史高位的8%-9%。

  在這種狀況下,家庭的收入增長,從各種統計指標來看,跟危機爆發之前比較起來基本沒區別。而且我們知道這次的危機在美國爆發,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負債過重。危機發生後,家庭為了修補平衡表,在收入不增長的情況下還要省錢還債,因此消費就非常疲軟。

  這些發達國家的消費疲軟導致整個世界需求疲軟,在危機之前世界貿易的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兩倍以上,但在危機爆發以後,世界的經濟增長率放緩,現在世界的貿易增長率比世界經濟的增長率還低。

  這當然就影響到每個像中國、像其他金磚國家,還有東亞,這些高收入、高表現,但是出口比重高的經濟體的出口。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三個組成部分當中的一項。

  以我們國家來講,從1979年到2014年,我們的出口增長每年達到16.4%,2015年的時候我們的出口不僅沒增長,而且還下滑了2.8%。2016年上半年我們的出口增長下滑了7.7%。這種狀況下當然影響到我們的經濟增長。

  投資增速呈下降態勢

  經濟增長的第二個組成部分是投資增長。在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啟動需求、創造就業、穩定經濟。

  我們國家有四萬億元政策,但是其他國家同樣是有或多或少的積極財政政策來支持投資,來啟動需求,來穩定經濟。但是這些積極財政政策支持的專案,經過了五年、六年、七年,國際經濟還沒復甦。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新的積極財政政策支持的投資專案,那當然投資增長也必然下滑。

  以我們國家的例子來說,在「十一五」規劃期間(2006-2010年),我們平均每年的投資增長是25.5%。在「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平均每年的投資增長是18.8%,下降了7個百分點,而且在「十二五」期間是越往後下降得越多,比如說2015年,我們的投資增長只有10%,考慮到投資品的價格下滑這個因素,真實的投資增長也不過12%,相較整個「十二五」期間平均值18.8%還下降了八個百分點。

  中國消費增長表現良好

  這種狀況下經濟增長當然會受到影響。在這種狀況下,拉動我們經濟增長的主要是靠消費增長,我們內地的消費增長狀況還比較好,是因為我們的就業狀況好,家庭收入增長的狀況也比較好。

  以2015年為例。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6.9%,家庭收入的增長是7.5%,高了0.6個百分點。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的消費增長維持在8%左右,這也就讓我們的經濟增長還能夠達到6.9%,其他國家出口下滑的情形跟我們一樣,投資下滑的情形也跟我們一樣,它們的收入增長比我們差,消費下滑的幅度比我們大多了,所以它們的經濟表現就比我們差很多。

  從這些因素來講,六年的經濟持續下滑,以及到2016年經濟還從6.9%降到6.7%,有相當大的因素是這些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引起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