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成都青年音樂節
在剛過去的暑假,我隨未來之星同學會前往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交流、學習。成都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既有可愛得讓人融化的「國寶」大熊貓和讓人一試上癮的麻辣川菜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邁向現代化的步伐都不容忽視。這一點,和我在奧地利維也納留學時的體會可謂異曲同工。
維也納素有「音樂之都」的美譽,每年除了吸引數以萬計古典音樂愛好者到當地觀賞演奏會和古典歌劇外,甚至很多古典音樂的「門外漢」都爭相到當地旅遊,藉此陶冶性情。正因為西方古典音樂為奧地利的旅遊和零售等行業作出巨大的貢獻,當地政府多年來致力推動西方古典音樂的傳承、推廣和保育工作,例如斥巨資修葺具歷史價值的表演場地和博物館、舉辦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等。
而川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對外的一張名片,這方面的工作當然也十分重要。而現場觀看川劇表演後,我看得出成都對川劇的傳承和推廣也是不遺餘力。一方面,劇團在表演劇目(例如著名的《三英戰呂布》和變臉表演)、現場配樂和唱腔均保留了川劇傳統的特色;另一方面,我觀察到劇團在演員人選方面刻意營造「以老帶新」的組合,讓年輕表演者透過和有豐富表演經驗的前輩合作中學習表演技巧。
事實上,如果年輕表演者普遍缺乏幕前演出機會的話,很可能導致他們不願意加入川劇表演行業。這不僅可能造成青黃不接的情況,更可能使川劇這項蜚聲國際的國粹失傳。還有一點,劇團在舞台效果、旁白等配套設施上均加入了現代化的元素,讓來自中外的觀眾都能明白劇情、享受表演。這當然也對川劇的傳承和推廣起着積極的作用!
除了川劇表演外,「第十一屆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節開幕禮」也是這次成都之旅的另一大亮點。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大洋洲、非洲、南美洲等地的藝術表演團隊在台上施展渾身解數,務求以其精湛的演出讓觀眾享受欣賞國家獨特的音樂文化。
我認為主辦當局選擇以音樂節作為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乃非常正確的決定:音樂節具有高度娛樂性和藝術價值,比較容易吸引來自全球不同地方的表演者積極參與;同時,音樂節節目可以透過電視直播、網上轉播等方法讓更多民眾感受成都包容、開放的城市特質,對於宣傳成都作為中國西部國際城市和文化藝術之都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再者,我亦留意到音樂節特意安排在成都不同地區同步進行不同的表演節目。這項安排不但可以有效善用資源,更能讓城市不同管區累積共同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經驗。顯然,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推動成都邁向國際化十分重要,亦有助吸引更多國際化盛事日後選址於成都舉辦。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律碩士 洪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