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首屆「編劇嘉年華」於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不少編劇同業參加,同時舉行了編劇工作室的展覽,是首次以編劇為主體的影視交流盛會。晚會中分為三部分,先是業內人士的演講,分析現時電影業的狀況。第二部分是「脫口秀」,道盡編劇的苦與樂,為編劇抱不平,非常精彩。第三部分是頒年度關注的影視劇本推薦,由編劇評選,別具意義。
第二部分的脫口秀中,名編劇宋方金在嬉笑怒罵之餘帶出了兩件事件。其一是前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曾發表「買IP,不必請編劇」(大意)理論,今次原來宋方金在半月前發話「IP推手今何在,敢否來戰九二三(九月二十三日)」,當晚徐遠翔果然應戰。其二是宋方金與演員宋丹丹關於劇本的辯論,亦值得一談。
徐遠翔先上台談及「我的IP主義觀」。他表明立場,反對盲目炒作IP、天價IP和注水IP,但不能因為IP有巨大的泡沫就否定它的價值。徐遠翔同時表示,讀懂IP要理解其屬性,說IP已死是掩耳盜鈴,擔心編劇丟掉飯碗是杞人憂天,不能擁抱時代變化是刻舟求劍,只有好故事是王道。他的言語之中也表達了IP之所以受重視是因為投資人找不到好的劇本,若有好的劇本,投資人必願意一擲千金。這是很多人的看法,卻是錯誤的。因為,所謂好的劇本,就是可以開拓並預期能成功的劇本。而這方面的判斷卻不是編劇的範圍,是監製的範圍。所以,我們缺的不是編劇而是好的監製(製片人)。
宋方金提到與宋丹丹的辯論是三年前的。宋丹丹當年說:「拍戲不是拍劇本」。宋方金就在幾十小時內寫了上萬字的微博回應。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在編劇結束的地方,導演開始;在導演結束的地方,演員開始;在演員結束的地方,觀眾開始。」宋丹丹則說:「好的導演是講故事,好的演員是演人物,不開竅的演員是演台詞。其實你是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該說什麼話,不用那麼死記硬背。」兩宋的辯論非常有水平,又富娛樂性。一般人的結論是「千萬不要與編劇吵架」。其實,如在美國拍影視作品,拍的肯定是劇本內容,幾乎百分之百。若是華語作品,則導演決定,大多數「拍劇本」也「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