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穗怡
紙是包不住火的。民進黨當局多次聲稱,台灣即使廢核,也不會缺電,但昨天島內氣溫高達38.5攝氏度,創今年溫度新高,用電量大增,台電公司不得不亮起今年首個表示「限電警戒」的紅燈,而離「限電準備」的黑燈只有一步之遙。雖然當局未正式宣布限電,但近來已要求全台各級政府機關在下午1點至3點關冷氣以節省用電,其實就是在實施限電措施。只是政府部門從來都不是用電大戶,當局所謂關冷氣的「慳電奇招」終究掩飾不了台灣缺電的事實。台灣工商界昨天指出,當局推行「非核家園」已影響投資信心,將會加速產業出走。島內輿論也指出,當局「可以唬弄人民,電不夠了就叫大家節電,中暑了就送醫;然而,企業可沒那麼好騙,生意人精得很,台灣的電力夠不夠、投資環境是否理想,企業家會仔細評估,當局的表面功夫,他們不會買單。」
上月底颱風「納沙」吹襲台島,花蓮民營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無法順利向台電輸送電力,加之近來高溫天氣持續不斷,全台隨即出現供電問題。由此可見,島內供電系統之脆弱。台灣本來可以避免限電、缺電的危機,但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推動「廢核」政策,在野時向國民黨政府施壓,「封存」第四核電廠,上台後又不斷宣揚「不會讓民眾在缺電和核電之間二選一」。但謊言終究經不起考驗。一場颱風戳穿了民進黨「廢核不缺電」的彌天大謊,高溫天氣暴露了台灣在「廢核」後正面臨缺電危機。
「廢核」是民進黨的「圖騰」之一,而多年來島內的「反核」聲音亦不過是涓涓細流,但2011年日本發生「311」福島核災後,台灣部分民眾如驚弓之鳥,「反核」運動聲勢漸大。民進黨於是利用部分民間團體的恐慌心理,整合「反核」力量,騙取選票。該黨出於政治目的,為迎合部分選民的「反核」訴求,不顧台灣再生能源發電未充分發展、無法取代核能,而貿然推行「非核家園」,造成今天台灣陷入缺電困境。這種把一黨之私置於台灣經濟發展之上的不負責之舉,已引起島內工商界的強烈不滿。業界要求蔡政府延長核一、核二和核三廠的使用年限,並重啟核四廠。早有美國知名媒體指出,沒有哪一種能源政策是沒有風險的,任由重要的核電廠破落,反映台灣政壇不知事態嚴重。
不管是「挺核」,還是「反核」,都是台灣社會的選擇。但問題是,如果「反核」,台灣是否已做好以其他能源替代核能的準備?如今看來,民進黨當局顯然是沒有做好應對措施。至於提倡關冷氣、剪短髮、穿短褲等節電方法更是貽笑大方,對解決缺電危機毫無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