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在今天中國異軍突起,成為了其中一項推動經濟發展的產業。而今天物流業有如此理想的成績,實與內地的健全交通網絡有密切關係。近日我閱讀了中國近代史專家陳三井的《中山先生與美國》(台北:學生書局,2004年),發現孫中山早在百年前已認識到物流業的重要性。
孫中山在《建國大綱》中曾指出,「建設之首要在民生……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他在數度周遊世界之後親身觀察之餘,對於交通建設之於民行,之於實業的發展,之於國家興盛的密切關係,自有深刻的體會。首先,他一再強調道路的重要,曾說,「開發民智,發達財富,更非有道路之交通不為功……國之不活動,則為廢國。」從這些生動的譬喻,他把交通建設的重要性說得淋漓盡致。交通建設又以鐵路最為重要。他十分強調,「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又為交通之母。」因為中國版圖廣闊,物產豐富,只要有健全的交通網絡,便可促進物產的流通,自然可推動實業之發展。可見,孫中山早已認識到物流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其建設鐵路,推動物流業的建國大計。
陳三井研究發現,孫中山以上的主張,應是受到美國的啟示。以道路之多寡定國家之貧富,以道路之遠近定地方之苦樂,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但百年前中國,孫中山的建設道路主張,無論在政治、經濟、技術等各方麵條件皆欠奉的情況下,只可說是一種「空想」。自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了六十多年的發展,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努力,基本上已實踐了孫中山的建設主張,甚至早已超額完成,收到了惠國利民的效果。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