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空間站第九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交付科學家。\受訪者供圖
截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了200餘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近2噸科學與應用物資,下行近百餘種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在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等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
對於隨神舟二十一號下行的各類科學實驗樣品,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賀宇峰介紹,科學家後續將對返回的生命類細胞樣品從細胞到3D組織多維度研究微重力環境對機體的影響,並解析其關鍵生物學機制和干預靶點,為相關疾病預防與干預提供新的線索。
鎢鉿合金、軟磁材料、弛豫鐵電單晶等材料類實驗樣品返回後,科學家將對空間樣品進行組織形貌、化學成分及其分布差異等測試分析,研究重力對材料生長、成分偏析、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響規律,研究材料在空間特殊環境下的使役行為和使役性能。研究成果將推動高性能太陽電池防護材料、高增益抗輻照光纖及月球基地建設材料製備工藝的未來空間應用,為衛星通信、太空探索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撐。
燃燒類實驗樣品燃燒器、碳煙採集板及採集蓋返回後,科學家將開展對半導體納米材料火焰合成產物、碳煙樣品及納米碳顆粒生成特性的分析研究。研究結果有望為地外納米材料火焰合成、新型能源系統開發、空間防火技術以及先進功能納米碳材料製備提供技術支持。\大公報記者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