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歸20年來,香港的優勢是一個熱門的議題。基本上,面對此議題的港人,大致上可分為兩派——樂觀派、悲觀派。樂觀派在行動上和思想上致力推動為香港的發展,為香港作出貢獻;反觀悲觀派常以政治掛帥,危言聳聽,提出很多莫名其妙的政治主張,例如一些無知年輕政客提出的「一國一點五制」等口號,致力破壞香港的發展。我認為,要認識香港的優勢,一定要用「心」,才會有所得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編著的《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是一部用心去認識香港的文學書籍,從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帶出了香港的可愛之處。
在《我和我的東區》一章中,作者提出了不少有關東區的「優勢」,令生活和工作都在港島東區的我深有同感。作者用神聖的運動精神來形容小西灣的特色。他回想中學時代每次到小西灣參與學校運動會(在我工作地點對面),像是朝聖般耗去不少時間、精神。在比賽進行時,他見到運動員的無窮鬥志,這是推動社會前進發展的人類本性,令歷史得以延續。他又用「大隱隱於市」來形容太古城的居民(我也是街坊)。在小學時代,他發現太古城鄰近的公園,遊樂設施特別多,老少咸宜。商業大廈與海岸之間,有一片綠化帶,讓人人得以喘息。
最後,北角被作者形容為他大學年代的「精神食糧」。北角隨處可見「願意發現便找到」的書店。新時代廣場有一所「淘書館」,是他常蹓躂之地;「淘書館」的斜對面,森記書店店主養育的貓,已成為獨特景點。渣華道有精神書局,以及位處大廈二樓,不甚起眼的青年書局。每一間書店,都是一道道人文風景。
上述種種地區,百花齊放,形成東區風貌。作者用心去感受其特色,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認為,只要我們嘗試用心觀察,放下凡事政治化的錯誤思維,自然可看到當前香港的優勢。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