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電影市場怪現象/ 田 力

時間:2017-03-30 03:16:01來源:大公網

  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不單令美國的投資者趨之若鶩,亦帶動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增長。過去五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以每年4%的增長率飆升,二○一六年全世界票房總收入是388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兩個市場是美國和內地,分別佔總票房的29%及18%。

  雖然以去年的低增長來看,內地電影票房要追上美國並非兩三年間的事,但內地的電影銀幕總數每年以雙位百分比增長,現已擁有超過四萬一千個,比美國還多,即是說,只要每個銀幕的入座率人次相若,內地票房就超越美國了。可惜的是,我們的銀幕高速增長,而影院的平均入座率卻向下滑,所以,去年票房增長追不及銀幕數量的增長,因為我們的電影吸引力不夠。為什麼?原來做電影「生意」的人多,拍電影的人不多。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在北京幾乎每家咖啡廊都有人在談電影,整個行業彷彿很蓬勃,為何說拍電影的人不多?實況其實很簡單。以一些有名的新電影公司為例,花了數以億計的金錢去買IP,或簽下一些導演,而這些名導的出品多是製作經年的;兩三年後的今天,這些新公司還有大批IP「待」開發,大導演亦未拍電影。一些人是為了炒股票做以上動作,另一些更無知,以為那些動作是在做電影生意,最後才知道跟電影關係不大。這些公司真正參與電影拍攝的事情是「參投」(參與投資一些電影),沒有主導權的參與跟silent partner沒分別,何須成立電影公司?

  另一種活躍的電影「生意」是融資,一般是基金經理甚至是明星找到一些資金,然後為資金找電影項目。本來這是製片人(producer)應做的事,問題是,這些人有沒有監製能力。

  還有一種電影「活動」很流行,就是電影的參與者,包括有些演員和導演,都要求有投資的權利,於是演員或導演都成老闆,做任何決定的程序變得複雜。有些電影因此而拉倒。更有一種投資界稱為「空手道」的公司,找到一項目便想作主導,到處找人「參投」,做其無本生意,彼此都風險甚高。

  以上的現象,就是說明有很多想分享電影市場的高增長成果的人,卻不知如何運作;又有一些渾水摸魚的人希望分一杯羹;更有一些電影人不守本分所致。所以雖然市場蓬勃,卻不健康,因此增長放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