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介紹多項最新紡織研發 資料圖片
曾經作為世界最大成衣出口地,香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包括紡織製衣的傳統產業便逐漸走下坡,再加上過於依賴金融和地產業,香港不少產業單一化問題日漸嚴重。Felix認為,傳統紡織成衣業向時裝產業轉型,應該與其他行業協同發展,可尋找更多更廣的發展出路。
在香港多個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內地,網上購物已蔚然成風,而服裝更是最多人上網購買的產品類別之一。這方面,外國和內地的發展都比香港成熟和完善,例如內地的淘寶網、英國ASOS Marketplace等,香港只是近年才開始發展。
今月初,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香港紡織業聯會、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及製衣訓練局聯合舉辦「M2C商貿平台擴展商機」座談會,Amazon海外合作夥伴與上海MCPL等代表出席分享,讓本地業界了解如何利用互聯網資訊及電子商貿平台,以簡易和低成本方案,開拓海外等地的電子銷售市場。
現今資訊科技日漸發達,消費者可在互聯網尋找方法創造自己的服飾,藉此展現創意及個人風格。一些知名服裝品牌如Nike、Adidas以及沃爾瑪等均已開始銷售個人化服飾。
另外,創新科技研發是時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愈來愈重視健康和生活質素的都市人,對服裝的功能需求增加,也促使了廠商創新研發。具防紫外線、排汗、保溫及防污等不同功能的服裝,都是把物料科技應用到服裝工業的例子。H&M亦提出「H&M Conscious」,承諾更有效使用天然資源,及奉行3R生產原則(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
於2006年成立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自2013年起,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十金佳績,本月又以「織物觸感測試儀」獲得「2016香港工商業獎」設備及機器設計大獎,這項技術可以促進從設計師到布料生產廠房,以至零售商之間的溝通,提升業界的生產效率。研發中心近年通過技術轉移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服務,為紡織及製衣業帶來了更強的優勢,提升了行業的吸引力。
縱然失去了部分生產線這一主要競爭力,香港時裝業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小的吸引力。人才、地域、技術等等,均可帶動產業發展成為強而有力的競爭力,只是計劃方案的實施,必然需要一段不可預計的歲月。
香港的路從來都不易走,獅子山下精神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有不一樣的色彩,以前說「搏盡」總會搏出一片天地,如今要「搏」或許更需要一點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創新突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