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岸三地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毋忘民族歷史重任

時間:2016-12-02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岸三地以至海外都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圖為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大型展覽\資料圖片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岸三地以至海外都舉辦形形色色的紀念活動,人們難忘孫中山臨終的囑託:「和平,奮鬥,救中國。」更銘記他倡導的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和民生。香港資深大律師梁定邦最近獲嶺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他指出,三民主義,廣義而言,代表了中華民族由上世紀至今的願望,即中華民族可以在世界挺起胸膛與其他國家民族以同等權利和地位相處;其次,國民可以得到法治憲制的保護;其三,國民的生活可與現代國家相提並論。

  用知識改善社會

  梁定邦曾任香港證監會主席,其後應時任總理朱鎔基邀請而出任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在近日的嶺南大學畢業禮上,他向嶺大畢業生講述了孫中山與嶺南(現代歷史上的著名大學,北有燕京,南有嶺南)的淵源。1923年12月21日,孫中山到了嶺南大學廣州舊址演講。「當時,我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列強的軍艦滿布廣州灣,國土被軍閥割據,實在內憂而外患。國父提醒同學,接受過教育的人有道義有責任利用知識改善社會:『我貢獻諸君的,就是要諸君立志,要有國民的大志,專心做一件事,幫助國家變成富強。這個要中國富強的事務,就是諸君的責任:要諸君擔負這個責任,便是我的希望!」

  梁定邦指出,孫中山不遺餘力與列強為中國利益交涉,並在1924年出版他的《建國方略》,提倡法治社會及一系列的全國性基建,包括鐵路網、公路網、海港網、運河網、電網,「甚至,在計劃裏,我們能看到重建絲綢之路的影子,正展示在今天『一帶一路』的發展上。可是,因不幸的戰爭,國家在1949年後才能慢慢實現國父的基建宏願,但從1980年改革開放後則加快步伐。至今,國父的宏願已在內地、香港與台灣大致上實現了。」

  梁定邦又列舉兩岸三地從1980年底至2015年的主要經濟數據。

  1980年底,內地GDP是3005億美元,人均GDP是309美元。

  台灣GDP是500億美元,人均GDP是2307美元。

  香港GDP是250億美元,人均GDP是一萬美元。

  2015年底,也就是內地改革開放35年後,內地GDP是11萬億美元(增加36.6倍),人均GDP是8140美元(增加26.3倍)。

  台灣GDP是5000億美元(增加十倍),人均GDP是2.2萬美元(增長9.5倍)。

  香港GDP是3100億美元(增長12.4倍),人均GDP是3.6萬美元(增加3.6倍)。

經濟成功有賴普及教育

  兩岸三地取得如此驕人的經濟成績,梁定邦認為,最關鍵因由在於各地積極提倡並普及教育。他說,香港在1980年只有兩所政府資助的大學,如今則有九所。他引述最新統計資料,2014年,700萬人口的香港,教育開支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3.3%。同年,13億人口的內地,教育開支相當於GDP的4.15%。至於三億人口的美國,即世界最大最先進經濟體,在2011年的教育開支是GDP的5.22%。

  改革開放下,八零年代起,台灣與香港的廠商在內地設廠,既促進經濟發展,又促進了生產、管理及質量控制技能的發展。梁定邦說,「中國製造」早已不是次等貨物的象徵,甚至有些中國製造的全球發行產品已被公認為高素質產品。事實上,華為手機,如今已是世界著名品牌,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

  內地是台灣與香港對外投資的最重要地區。今天,世界最大的創投與退休基金都以香港為亞洲總部,在兩岸三地進行投資活動。香港是內地的最重要對外貿易,融資,金融交易與貨物轉口地,兩岸三地的經濟無可置疑是息息相關的。

  不過,梁定邦指出,35年來的經濟成就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貧富差距同時遞增,農村與城市環境同樣嚴重污染,今天生產力的邊際收益已開始遞減。自從世界市場受到金融海嘯侵襲,全球的經濟變幻莫測,今後兩岸三地的經濟發展將面臨很大挑戰。我們是否能更上一層樓,有賴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台灣與內地的人民同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中華民族經過100年的坎坷奮鬥,我深信,我們可以再接再厲,勇往直前,嶺南的學子早已受到國父的託付,立大志,以知識服務社會,為兩岸三地人民謀幸福。這樣既可完成國父的付託,也可以實現博雅精神的呼喚,也是本校的校訓:『作育英才,服務社會』!」

  上世紀,孫中山寄語嶺南學子要立大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今天,梁定邦以事實和數據,展示兩岸三地的發展成就和相互依存,勉勵港青心繫家國,承先啟後,毋忘造福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

  撰文:余孝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