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李柏濤、沈世玄) 第六屆兩岸競爭力高層論壇今(20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出席論壇的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君如指出,本次論壇舉辦恰逢兩岸人民共同敬仰的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孫中山先生遺願是中華民族尊貴的文化遺產和財富。繼承他的遺願,作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不僅可把交流合作推向新高度,亦可進一步破解兩岸關係的一系列難題,促進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孫中山遺願是中華民族文化財富
本次論壇主旨為「攜手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李君如在論壇致辭時指,孫中山先生曾告誡後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的遺願是中華民族尊貴的文化財富。不久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提出,要學習和繼承孫中山先生四種寶貴精神,包括熱愛祖國的崇高風範,天下為公的博大情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這就是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思想文化遺產。」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是我們的重要目標,需要持續努力,有要堅定的信心,要有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中華文化為「兩岸最大公約數」
台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認為,中華文化復興是在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也是在主動進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語境的過程中,去創新性地闡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我們應該以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對世界歷史文明的貢獻為理論出發點,以重新發現中國文化的原創性動力為基礎,涵融和塑造新的世界文化走向和文明格局。」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本屆論壇適逢兩岸政黨第三次輪替,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各種活動停擺,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同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因此本次論壇舉辦目是為開啟兩岸和平之窗,建構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紐帶,共同提升兩岸文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