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大公網記者沈世玄攝
大公網南京10月31日電(記者李柏濤)洪秀柱在綿綿細雨和無限感慨中,走完了中山陵的392級台階。在來訪之前,洪在黨內面對不少壓力,有前任主席的「耳提面命」,也有未來對手的不斷指摘。不過這些在大陸學者看來「都屬正常」,洪秀柱是為兩岸和平而來,「習洪會」會引導和告訴島內執政者,北京需要兩岸關係在什麼樣的軌道上持續發展。
有島內輿論說洪秀柱此行並未獲國民黨內支持,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在接受大公網專訪時表示,國民黨內對兩岸路線有分歧「很正常」,孫中山當年創建同盟會時,內部也會爭論路線和鬥爭的方式方法等。他認為,洪秀柱的想法和馬英九等或稍有不同,但在「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問題上並無變化,只是表述方式的問題,
劉相平敘說,「不用過度聚焦這個問題。」洪秀柱此行主要還是着眼於兩岸關係。2016台灣大選之後蔡英文執政,兩岸關係在原有格局中出現一些變化,也面臨一些問題。由於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兩岸「同屬一中」,島內冒出一些「獨」的聲音,有老「獨派」不甘寂寞,亦新「獨派」認為有機可乘,包括蔡英文提名的「司法院長」及幾位「大法官」,都有明顯的「台獨」傾向。
這些現象不僅引起北京決策者的警惕,大陸民間也對這種「獨」的聲音有疑慮。因此,劉相平指出,很可能會出現台灣「分離主義」與大陸「大一統」思維發生激烈碰撞,甚至導致武力衝突。
之前大陸軍界也有武統聲音出現,有退役將領多次表達武力統一是必要和可行的,條件亦逐步成熟。劉相平對大公網記者說,對北京來講,「和平還是首選。」在「兩個一百年」的重大目標過程中,如發生戰爭,對整個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崛起產生什麼影響,不好估量。此外,戰爭對台灣人民的危害程度,也是難以估量的。
「所以,洪秀柱是為兩岸和平而來。」劉相平認為這才是洪力排萬難、拍板登陸的最大訴求和意義。但他亦指,兩岸和平要有前提與基礎,即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是一個國家的內部關係,北京對此的立場相當明確,也不可能有絲毫動搖。
劉相平說,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剛剛閉幕,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輿論猜測這是「習核心」確立後,首次見台灣客人,或許會對兩岸論述有新提法?劉相平並不這麼認為。他說,北京一直都在強調對台大政方針在這幾個方面不會改變,「一個中國」、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民間交流,希望台灣各階層都有機會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
劉相平認為,「習洪會」可對島內執政者起到「引導」作用,藉此告訴對方北京希望兩岸關係在什麼樣的軌道上發展,北京需要什麼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才能順利發展,「『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怎樣凸顯出來,這是北京所要的。」
除此之外,「習洪會」可使國共達成共識,證明島內還有一隻重要的政治力量,支撐着兩岸「同屬一中」的共同政治基礎。至於蔡英文與民進黨會不會根據這個引導來走,劉相平表示「不太樂觀」。他分析,現在圍繞在蔡英文身邊的力量太多太複雜,蔡英文目前也在朝「獨」的方向偏移,會不會看到「習洪會」之後再去調整,轉到「九二共識」的方向上來,值得再去觀察。
談到國民黨新的「和平政綱」和及兩岸和平協議,劉相平直言,島內不論什麼勢力都想要和平,但和平最終的目標指向則各有不同。民進黨的意圖就是「和平分裂」,而大陸要的不僅僅是和平,還要在和平基礎上繼續發展,最後走向和平統一,如果存在任何東西阻礙和平統一的走向,「大陸都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