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吉聯繫《史記》已有記載

時間:2016-10-14 03:16:06來源:大公網

圖:吉爾吉斯民族音樂/網上圖片

  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接壤,並有經濟、文化和政治上的往來。其實,中吉自古以來都有接觸。我國對吉爾吉斯斯坦人的最初紀錄可追溯到《史記》,當時吉爾吉斯斯坦人被稱為「堅昆」。其後在魏晉南北朝至清代,有「結骨」、「契骨」、「紇骨」、「護骨」、「黠戛斯」、「吉利吉思」和「布魯特」等不同的稱呼。歷史上,吉爾吉斯曾是中的一部分。

  吉爾吉斯在費爾干納盆地部分在西漢時是大宛的一部分,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的生產地。時漢武帝曾派使者到大宛採購汗血馬,但大宛人拒絕交易之餘還殺了使者。太初三年,漢武帝派兵攻打大宛,當地貴族殺死大宛皇帝,並獻出馬匹投降。西域都護府設立後,大部分吉爾吉斯領土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

  時至唐朝,皇室曾在今吉爾吉斯東北部的碎葉城設置軍鎮。唐僧唐玄奘曾在碎葉城覲見統葉護可汗,並去到他的營帳看當地軍人的戎裝武備。雖未有定論,但很多學者認為唐朝詩人李白就是出生於碎葉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吉爾吉斯斯坦人。

  一直到清朝,吉爾吉斯都幾乎一直在中國版圖之內。19世紀60年代,俄羅斯帝國通過與清政府的《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把吉爾吉斯人居住的區域劃進了俄國領土,掀開了吉爾吉斯新的被統治的歷史篇章。

  蘇聯解體後,1991年,吉爾吉斯斯坦,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民族國家,成立了。

  斗轉星移,在距漢朝數千年後的現代,吉爾吉斯與我國的民族聯繫不曾間斷。吉的主體民族,吉爾吉斯族,大概有16萬人聚居於我國新疆,不過他們在中國境內的名稱是柯爾克孜族。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民族交融,除了柯爾克孜族,還有東幹族。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幹族人是中國甘肅和山西回族的後裔,在清末因受朝廷迫害而遷至吉爾吉斯。他們自稱「回族」,認為自己與中國回族同宗同源,而「東幹族」是外族稱的。可見,從「血緣」上講,吉爾吉斯與中國算是「親戚」。

  如今吉加入「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除了民族上的交聯融合,還將實現經濟和文化上的共贏。這位西邊的「親戚」可以為中國帶來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等,而中國,則能為其送去資金、技術和人才,在21世紀通過合作交流而「一家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