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一如預期地宣布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特使,出席下月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國台辦當即表示,台灣方面人士出席APEC相關活動,應符合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此回應雖然對宋楚瑜這個人選不置可否,但相較八年前馬英九上台初期宣布由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代表出席APEC時國台辦明確表示「此項決定符合以往台灣參加APEC代表人慣例」,已可見大陸方面似乎對宋楚瑜代表蔡英文出席APEC持保留態度。其實,早前島內輿論也對宋楚瑜赴APEC一事不甚樂觀,認為宋楚瑜就算能成行,到了APEC會場也無法與大陸領導人舉行正式會面。
蔡英文派遣宋楚瑜出使APEC的目的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民進黨當局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陷入低迷,蔡英文也因此而聲勢下跌,於是想借助宋楚瑜過去在大陸的人脈關係及良好形象,在出席APEC期間與大陸領導人不期而遇、握手寒暄,製造兩岸關係回暖的假象。對於蔡英文的「如意算盤」,大陸方面當然心中了了,所以強調出席APEC的相關人選必須符合相關諒解備忘錄。
1991年10月2日,中國同APEC就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三方加入APEC問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明確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台灣和香港作為地區經濟體,分別以「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年後改為「中國香港」)的名稱加入。台灣只能派出與APEC有關的負責經濟事務的部長出席部長會議,其「外長」和「副外長」不得參加APEC會議。
至於台灣方面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人選,事前必須獲得大陸方面的同意。當年「台獨」分子李登輝和陳水扁曾試圖派出高於部長級及非經濟領域的官員作為領導人代表出席會議,都遭到北京反對及APEC主辦國的否決而未能得逞。
儘管已有前車之鑒,但宋楚瑜對自己出使APEC信心滿滿,甚至揚言「若大陸不接受我,兩岸還有和平發展的願景嗎?」不可否認,宋楚瑜過去為推動兩岸和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由此他應該明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不在於某個人。他也應該知道,如今造成兩岸關係僵持局面的責任完全在於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但他卻甘心被蔡英文所用,顯然宋楚瑜也有藉出席APEC拉抬自己政治聲望的算盤。
蔡英文和宋楚瑜互相利用、各有打算,謀劃以APEC會場為舞台向國際社會上演一齣「兩岸關係破冰的大戲」。這樣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蔡政府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陸方面絕不會給它「表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