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聚集國內外藝術、設計、科技、文化、生態各領域專家,打造藝術智庫、公共美學、社會創新「三位一體」的研創平台,推動城市更新,促進鄉村振興,賦能社會美育,建設「美麗中國」。
此次展覽選取一百個具有社會性、藝術性、示範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藝術實踐案例,建立起全國首個「美麗中國」案例文獻庫。以微觀視角探討了一百種「美麗中國」的建設經驗,講述了一百個「星星之火」式的動人故事。核心現場由文獻庫和研讀室組成。文獻庫的每個抽屜都藏有一個實踐的檔案。研讀室裏,一百份檔案會被逐個從檔案櫃取出,作為城鄉問答活動的討論對象。同時展覽也將用一百個影像深度講述這一百個案例的故事。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 茅建興 攝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說:「通過本次展覽,我們將聯結中國大地上的各方行動力量,構造美麗中國『行動網絡』,以形形色色的文化藝術創造激活地方社會的創新能量,形成自為、共創的發展機制,為創造更美更好的中國凝聚實踐智慧。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特寫』,展現出『美麗中國』建設進程中無數行動者的點滴之功與一己之力。」
活動開幕式上,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董偉表示,看了100個來自中國不同地方、不同視角的「美麗中國」藝術實踐案例組成的檔案森林,令人震撼。欣喜地看到了在中國大地上有那麼多深扎鄉土、深入民眾的設計者、探索者、教育者、實踐者、建設者,他們常年工作在「美麗中國」建設的第一線,真誠地為民眾的民生福祉着想,他們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深深地影響了當地民眾的生活,為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真實故事共話城鄉建設
「美麗中國研究院年度行動志」包括「實踐志」「人物誌」「思想志」三大板塊。「實踐志」從藝術實踐出發,深入「美麗中國」建設的「核心現場」,匯聚成「特寫——美麗中國的一百個藝術實踐展覽」。「人物誌」以主題演講為中心,深度聚焦宏大旅程的細微視角,以真實故事思考「美麗中國」、展示一己之力與萬眾之力。「思想志」以城鄉論壇為形式,集結城鄉建設專家、設計師集群、社會企業、媒體人等與城鄉縣市代表,共話當代城鄉建設新形勢下的新理念、新實踐,作出深切思考與深入探討。
四川天府新區、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河南新縣、湖北鍾祥市、安徽銅陵市、安徽休寧縣、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鎮、福建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浙江嘉興市、浙江海寧市、浙江龍港市、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浙江安吉縣天荒坪鎮等來自全國各地10餘個地方政府的代表參加啟幕儀式。
百萬字「美麗中國」讀本
現場展示100個」美麗中國「實踐案例; 茅建興 攝
開幕式現場演講從美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汪莎的「一個抽屜」展開,這一個個抽屜裏是一個個實踐者的踐行,更是中國大地上「美麗中國」的一個個縮影。研究院通過大量的調研和收集,積累了100萬字的讀本。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以「一座校園的建造」為視角表達了對美院精神風雲無盡,美院譜繫山高水長的堅定信念和滿懷期許。此外,「美麗中國研究院年度人物演講」還邀請了校內外學術專家、紮根城市更新和鄉村建設的建築師、設計師、音樂人、媒體人等各個領域的實踐者做了精彩的演講。其中,來自香港的建築設計師阮文韜以「一個排檔」為主題,講述了香港花園街大改造的生動故事,進而探索出街市排擋創新之路,以及「藝術可遊樂,遊樂可藝術」的建築設計新理念。
高世名表示,美麗中國的建設不只是需要高屋建瓴的洞見和頂層設計的宏大進程,它更需要無數人的身體力行。一件小事造福一方,一己之力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局部,它可以真實的回饋生活,回饋給生活中的人們。「我衷心地希望,在各界同道的支持和參與下,美麗中國研究院能夠形成四通八達的發展格局,成為一個面向全國各界開放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