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吳俊平:紫砂琴韻 妙造自然

時間:2022-06-28 10:33:30來源:大公网

  演奏者細長纖秀的手臂握住一把小提琴,巧妙地組成紫砂壺的提梁,精細的琴體與四根細長的琴弦生動傳神,彷彿美妙的音符正從琴弦上緩緩流淌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理事吳俊平創作的《琴韻提梁壺》與《知音壺套組》,6月21日在江蘇泰州市黃橋鎮開幕的「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中備受關註。吳俊平將這套專為黃橋鎮設計的紫砂壺,特別捐贈給這個提琴生產總量佔內地70%以上、佔世界市場份額40%左右的中國「琴韻小鎮」。

  紫砂壺上的小提琴



《琴韻提梁壺》

  「這套紫砂壺先後設計了5個月,」吳俊平介紹道,《琴韻提梁壺》採用黃龍山原礦底槽清泥料,色澤溫潤,質感細膩。器型完美的將小提琴與中國傳統紫砂藝術相融,巧妙地用紫砂表現小提琴,一把紫砂壺上集中了陶刻、雕塑、描金等傳統紫砂工藝。



《知音壺套組》

  《知音壺套組》,作品線條歡快輕靈,律動十足,吳俊平將紫砂壺的橫把用小提琴作為元素創作設計,精緻的壺把,宛如琴手以琴音將中國人特有的細膩感情展露無遺,覓求知音,壺鈕即為迸發出的音符。壺身的五線譜,為紫砂傳統的絞泥工藝,根根線條如行雲流水,彷彿有了高山流水一樣的奔騰生命。壺身躍動的音符,繫以傳統的描金裝飾手法繪就,華麗優雅。

  作品傾註家國情懷

  1969年出生於陶藝世家的吳俊平,師從顧景舟大師嫡傳弟子王洪君,1989年從事紫砂設計與製作。

  「剛進紫砂一廠的時候,我的工種是練泥,根據廠裏不同紫砂產品的要求『拼紫調色』」。6年的練泥經歷,使得吳俊平熟練掌握了紫砂泥料的煉製與調配。吳俊平表示,了解紫砂泥料是一個紫砂工藝師要上的第一堂課,否則就做不出好壺。之後,在南京一所大學專攻美術繫畢業後,再回到宜興紫砂一廠的吳俊平,已經是一名紫砂壺的造型設計師。



吳俊平創作的《祝福壺》大公網記者陳旻攝影

  「師傅王洪君對我要求極為嚴格」,吳俊平回憶道,「師傅對我說得最多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吳俊平說,在跟隨王洪君學藝的日子裏,師傅言傳身教,從打泥條、泥片、成型到最後完工,每一個細節都要求他必須做到最好。

  吳俊平尤其鍾情製作光素器,他創作的紫砂作品,風格洗鍊精巧,簡單大方,光潔素凈。尤其是他做的光壺,沒有複雜的裝飾,線面弧角完美地結合,壺身規整沉穩,一如他的為人。

  2019年10月,吳俊平創作的《祝福壺》入選獻禮新中國70年華誕「紫金大賞」名家特展,壺身的五星紅旗鮮艷奪目。吳俊平表示,古老紫砂行業的飛速發展得益於祖國的繁榮昌盛,他要用紫砂作品去充分展現當下偉大的時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