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安徽第一!合肥蜀山區入圍2022賽迪創新百強區

時間:2022-04-08 18:21:51來源:大公网



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的中國環境谷。(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以「全域科創」戰略賦能高質量發展,闊步邁向科創強區。近日,賽迪創新百強區(2022)正式發布,蜀山區以全國創新水平排名第27的位次入選,為合肥四城區第一。

  該榜單從創新生態、創新動力、創新主體、創新成果4個一級指標,地區生產總值、R&D投入強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等16個二級指標,搭建起城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對城區科技創新、產業技術創新、改革創新等重點領域創新水平進行了全面分析。

  近年來,蜀山區深入實施「全域科創」戰略,積極強化校(院)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着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全域科創」頂層設計 構建「三維」推進機制

  持續強化頂層設計,蜀山區以區委「一號文件」形式出台了《關於新發展階段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 「全域科創」建設的戰略部署,制定《蜀山區關於推進「全域科創」建設的實施方案》,確定8大行動、39條具體工作舉措。同時,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全域科創」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以區分管負責同志為主任的「全域科創」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區科創集團,構建「領導小組+辦公室+科創集團」的科技創新工作推進機制。

  科創走廊規劃引領 構建創新發展新格局

  圍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老校區周邊區域,編製環科大科創走廊規劃,通過存量空間改造與增量空間建設,構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和產業基地四柱支撐,打造「一園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園)、一市場(科創成果轉化服務市場)、兩孵化(數字經濟、科創成果孵化器)、兩加速(新工科、新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平台)」的「1122」科創空間體系。

  同時,圍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周邊區域,編製科學島科創走廊規劃,打造「一核三區」產業空間集群(科技研發核心、新環境產業園、新健康產業園、新智造產業園)。



蜀山區科裏科氣科創驛站—科大站。(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夯實區域政策支撐 真金白銀助力高質量發展

  蜀山區出台《蜀山區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和《蜀山區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政策措施》,從促進成果轉化、建設創新平台、培育創新主體和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支撐。

  2021年,蜀山區級政策兌現和撥付省市配套資金共計1.04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17.1%。並在全省首推「戰新租」「環谷貸」,全面升級「科創貸」「戰新貸」。截至目前,蜀山區已累計發放「科創貸」等貸款4.5億元,惠及科技型中小企業130多戶。參與設立天使投資、產業引導等基金5隻,向符合條件的16戶企業實施投資1.58億元。

  強化校(院)地融合 落實科技創新「栽樹工程」

  充分發揮轄區科教資源集中優勢,蜀山區深化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落實科技創新「栽樹工程」要求,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該區改造建設科裏科氣科創驛站—科大站,並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雙創學院實訓基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從校內遷移到立基大廈,實現「科技成果收集—雙創學院培訓—科創驛站孵化」的良性互動。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市科創集團合資成立孵化器運營公司,打造科裏科氣科創驛站—科學島站。

  加快創新平台建設 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目前蜀山區集聚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2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實驗室10家,省重點實驗室6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實驗室)35家等。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3家、市級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7家、市級眾創空間8家。

  培育科技創新主體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

  此外,通過制定《蜀山區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堅持培小育幼與招大引強相結合,蜀山區梯次培育涵蓋初創期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的科創企業叢林。

  目前,蜀山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44戶,專精特新企業68戶,市級瞪羚企業1戶、市級潛在瞪羚企業2戶、市級高成長種子企業22戶,區級瞪羚企業19戶、區級潛在瞪羚企業9戶。2021年共有526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比增長270%。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