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康希諾生物發布公告稱,其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在有效性、安全性等研究領域帶來了更為喜人的科研成果。
一方面,該款疫苗可誘導出針對多種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重要變異株(包括當前流行株)的高滴度的中和抗體;另一方面,與以原型株為基礎開發的現有新冠疫苗相比廣譜性更強,可更有效地保護機體免受現有變異株的感染。這是中國疫苗技術進步的又一重要裏程碑,對於應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意義重大。
中國疫苗手握兩大前沿技術路線,帶來傳染病防控「雙保險」
如果將傳統意義上的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歸為第一代疫苗技術,將重組蛋白疫苗歸為第二代疫苗技術,那麼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則歸類為第三代疫苗技術。採用基因重組或用遺傳物質直接體內表達抗原是第三代疫苗技術的應用特點,其抗原表達更為精準,免疫應答更為全面。疫情以來,全球接種第三代疫苗技術產品的規模正在逐漸擴大,其表現出的廣譜性、保護效力優勢日漸凸顯。
在國內,康希諾生物率先在病毒載體疫苗領域取得突破,推出了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目前,已在中國、南美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廣泛應用於應對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預防的序貫加強免疫方案之中。其抗體水平優於滅活疫苗同源加強及重組蛋白疫苗序貫加強,在多國實現出色的疫情防控效果。
mRNA新冠疫苗則代表着當前疫苗技術的最前沿,在安全性、免疫原性、研發速度及產業化方面展現出優質潛力。一方面,mRNA疫苗利用的是病毒的基因序列而不是病毒本身,因此不帶有病毒成分,沒有感染風險,安全性高;另一方面,mRNA疫苗可通過體液和T細胞雙重免疫,對抗病毒變異。此外,mRNA疫苗生產過程簡單,可大規模投產以對抗突然爆發的疫情,為人類解決傳染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隨着此次康希諾生物mRNA新冠疫苗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中國疫苗已經手握兩種第三代疫苗技術,優勢互補的局面已經形成。短期來看,在當前疫情形勢之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序貫方案帶來了更高效的應對手段;而從長遠來看,mRNA新冠疫苗的突破,有望為後續疫情的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新型傳染性疾病防控帶來「雙保險」。
全產業鏈布局提升疫情應對能力,為構建全球免疫屏障提供保障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部長通道」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國內新冠疫苗mRNA疫苗技術路線已取得積極進展。而實際上,以康希諾生物為代表的國內疫苗企業,已經在這一領域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條。
生產周期壓縮至3天內,這是目前康希諾生物披露的mRNA新冠疫苗產業化的成果,這與其科研以及產業化的雙重布局密不可分。一方面,其建立的mRNA技術平台,擁有自主設計、開發的序列優化軟件,可得到影響穩定性的關鍵位點及有效提高抗原表達量的最優序列,CMC工藝簡練;另一方面,其已經實現針對質粒、mRNA原液、LNP中間品、製劑等全鏈條的本地化覆蓋。此外,康希諾生物約1.7萬平方米的mRNA疫苗生產廠房已於2021年年底交付,今年年底前將具備大規模產業化的條件。
疫情當前,作為研發管線豐富、質量把控嚴格且擁有重點疫苗產品的企業,康希諾生物在新冠疫苗的全球研發競賽中進一步提升了疫情應對能力,並迎來了長期發展機遇。康希諾生物首席商務官王靖表示,未來,康希諾生物將基於現有的五個創新疫苗平台技術,積極推進先進疫苗的研製進程,為全球提供創新、優質、可及的疫苗。
mRNA技術應用前景廣闊,中國疫苗加速深化布局
新冠疫情暴發至今,全球生物醫藥企業迅速響應,第三代疫苗技術迸發出的更強廣譜性、更高保護效力被世界矚目,並印證了mRNA技術在疫苗領域的高度可行性。同時,也為mRNA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打開了突破口。
當前,mRNA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免疫療法、蛋白質替代療法、基因編輯以及再生醫學療法,其中免疫療法中的腫瘤免疫和預防性疫苗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據Vaccine期刊發表的文章顯示,截至2021年初,利用mRNA技術來解決不同疾病的臨床試驗已經超過140項。而來自權威調研機構的分析顯示,預計到2035年,mRNA市場規模將攀升至230億美元。
如今,中國已經邁入mRNA技術這一黃金領域,並逐漸展現出較大潛力。以康希諾生物為代表的中國疫苗企業,對標該領域位居前沿的國際生物醫藥企業,在mRNA技術領域布局已久。作為康希諾生物五大核心技術平台之一,其已經具備先進的科研實力、全產業鏈的產能保障以及全球化的產品印證,不僅有能力支撐新冠疫苗領域的持續供應,更具備面向預防性疫苗等領域的研發潛能。
mRNA等前沿技術平台在國內的長足發展,代表着中國疫苗已經實現了與國外頂尖企業的相同代差,科技實力正在躋身疫苗強國之列,同時也意味着,全球享受中國疫苗紅利的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