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在國家級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張玲傑攝)
為進一步突破國家生態環境領域戰略前沿技術,培育我國新興高端環保產業,在國家各部委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與安徽省人民政府決定共同組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下文簡稱「環境研究院」)。3月19日下午,環境研究院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19位兩院院士和2位國家大科學裝置工程諮詢專家聽取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實施方案報告並逐項進行了論證。
環境研究院地點設在國家級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研究院成立後,將依託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省內外生態環境領域優勢學科力量,圍繞生態環境領域的國家和地方戰略需求,以「孕育原始科技創新、突破戰略前沿技術、培育新興環境產業」為主線,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和環境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形成國家環境產業創新源頭、關鍵裝備來源中心,打造千億級戰略新興環保產業集群。
瞄準國內領先 爭創國際一流
據介紹,環境研究院將從工程技術研發、技術示範應用、產業創新發展三個坐標整體謀劃建設和發展,探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完善「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利用多元手段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催生生態環境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一步,通過對環境研究院建設期、運行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逐步將環境研究院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技術研發和創新基地。
按照「1+N」的總體思路,環境研究院將進行實體化建設。「1」是指院本部,「N」是指聯合應用示範中心。其中,院本部將重點建設5個技術中心,分別是:湖泊與水環境污染控制中心、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控制中心、土壤與固廢污染控制中心、天基載荷技術與應用中心和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中心。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現場。(張玲傑攝)
環境研究院近期建設目標計劃於2025年前完成,將建成國內一流的環境科技新型研發機構,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推動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快速提升,成為全國環境領域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而中遠期建設目標的實施時間為2025年至2030年。屆時,環境研究院將產生多項國際領先的原始創新成果,率先佔領國際科技制高點,初步形成國家生態環境科技產業創新源頭、重大關鍵裝備來源中心,形成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引領國家環境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我國建設「美麗中國」和世界科技強國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為中國環境谷奠堅實科創基礎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批複設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蜀山區緊抓環境領域發展機遇,培育完善環境產業鏈,全力打造戰新產業集群「中國環境谷」。近年來,「中國環境谷」在環境領域形成了戰新產業集群,已基本構建起「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匯聚環境領域重點企業175家,2021年產值突破24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0%。
合肥市蜀山區委常委盧磊介紹,環境研究院未來會更多偏向基礎性研究,從研究解決我國在環境治理過程中的一些痛點、難點問題着手,尤其是面向環境治理、環境裝備製造等領域,對中國環境谷未來發展將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環境研究院正式獲批成立後,必將推動中國環境谷以及更多相關環境領域企業在此集聚,未來也會有更多對環境的綜合治理方案會在中國環境谷得以推出,為整個中國環境谷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科技創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