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产品 > 燕新台---台海觀瞻 > 正文

曾分管外事的副國級官員主管對台智庫,釋何信號?

時間:2017-02-19 17:34:05來源:大公網

  文/李柏濤

  春節過後,兩會之前,北京兩大重要涉台智庫型機構「社科院台研所」與「全國台灣研究會」,相繼更換掌門人。在兩岸局勢不明朗,整個亞太地區進入新戰略博弈的大背景下,北京對台智囊進行「大洗牌」,很可能代表中央對台思路發生變化,體現出中南海決策層先發制人,提前調整人士佈局,以應對新局面的戰略眼光。

  在這次人事調整中,出生於1956年的原台研所所長、同時亦是全國台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周志懷,同時卸下兩機構要職,按照年齡,他應該滿60歲退休。接任周台研所所長一職的是60後學者楊明傑,與前任所長不同的是,楊並非涉台領域的學者出身。他在履新台研所之前,任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研究領域為軍控與亞太安全。但該院在機構設置中亦包括「涉台事務研究中心」,研究領域包括涉台問題。

  台灣媒體在報道楊明傑任職台研所時指,楊明傑擔任該職,除借重其危機控管專業外,未來對台情勢研判,也將納入區域局勢考量。報道引述一位涉台人士說,楊的對台立場屬大陸「鴿派」,又曾在美日等國智庫當過客座研究員,對國際關係有一定認識,可看出北京在涉台智庫上的用人取向,不再是所謂「閉門造車」。

  台研所全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早前亦有台媒披露,雖然掛著社科院的招牌,但台研所實際人事安排及經費均來自國安部門。其前身是中共中央調查部下設的台研所,專責台灣情報搜集與分析,後因中央調查部裁撤,才移編到國安部門。

  上周五(17日),全國台灣研究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舉行,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當選為新任理事會會長。全國台研會成立於1988年8月16日,其官網簡介中指,該會是從事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有關人員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性民間學術社團。

  戴秉國是職業外交家,職業生涯從外交部起步,曾任中央外事辦主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等職。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戴秉國被任命為分管外事的國務委員。他並依慣例以此身份(分管外事的國務委員),出任過直屬中共中央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

  所以,戴秉國對台灣問題並不陌生。不僅如此,他還與島內綠營人士有過直接接觸。2012年10月,主張「憲法一中」與「憲法各表」的民進黨大佬謝長廷,以私人身份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訪問北京。據當時台灣媒體報道,時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戴秉國在當時的國台辦主任王毅(現外交部長)陪同下,與謝見面,向謝當面重申了北京反對「台獨」的一貫立場。

  在當天的換屆大會上,戴秉國對全國台研會提出五點希望和要求,其中有一點指出,「要進一步關注影響台灣問題的外部因素。對台研究站位要高,視野要寬,要總攬亞太乃至全球格局,這樣才能看得全、看得真、看得準,才能拿出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台灣問題本身就非單純的兩岸之間的問題。回顧歷史,台灣問題之所以至今未獲解決,很大程度上是受國際局勢變化(如朝鮮戰爭等)影響的結果。因此,從戴秉國上述要求中也可得以論證,讓曾分管外事工作、熟悉北京外交環境的戴重新出山,統領大陸百餘位涉台學者的研究工作,是北京為因應兩岸關係新形勢下,迅速調整對台思路及策略的重要一步。同時由以研究亞太安全見長的楊明傑任職台研所所長,也是這種思路考量下的對症下藥。

  總得來說,將台灣問題放到整個亞太格局中全盤考慮,是回到問題本質。北京的對手不光是台北的蔡英文政府,亦包括美日等外部勢力的干擾,尤其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南海、東海、台海等「三海」不可控因素加大,唯有制定有效的應對之策,才能保障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害,在未來亞太地區的博弈中佔得先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