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來論 | 創科創未來

時間:2022-04-30 08:53:06來源:大公網

  文/冼漢廸 

  第六屆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先生公佈政綱,就有關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方面,他倡議的六大核心政策中,創新科技佔據重要篇幅,並表示香港要發展成創科中心,形容「無創科無未來」,筆者非常同意李先生的説法。筆者作爲香港科創界一份子,以及選舉委員會科創界的選委之一,日前亦向李先生提交政綱建議,並對有關建議得到李先生接納及加入政綱表示欣喜。

  事實上,國家從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國家不斷對科技創新提出更多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李克強總理於2015年亦提出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引擎。推動科技創新之所以能提升至國家戰略級的層面,主要原因是因爲科創可以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產品附加值高低又決定GDP含金量,而GDP的含金量則決定GDP以及人均GDP的多寡,與國民實際生活水準是否能有效提高至關重要。

  近年來,香港亦緊隨國家的發展步伐,重視科技創新的發展,香港研發開支佔GDP的比重亦逐年上升,本屆政府曾承諾將本地研發總開支佔GDP的比率由0.73%增加至1.5%,但截至2021年該比率仍隻有0.99%。然而在一河之隔的深圳,該比率在2021年已是 5.46%,為香港的5.5倍,香港明顯大爲落後。

  不過,隨著中央完善選舉制度、《港區國安法》相繼落實,香港發展邁向新的裏程碑。雖然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及市民生活造成衝擊,但科技創新在應對疫情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加速了香港企業以及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及市民提高對科創從業員的良好印象,但筆者認爲,香港的科創要真正帶領香港經濟健康發展,優化香港目前過於傾斜的產業機構,提升GDP的含金量,從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準,為本地青年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需要新一屆特區政府在以往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推動方能實現。

  李先生在政綱中就創科方面的論述,筆者認爲亦反映雖然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向創科投入資源並取得不少成果,但若創科發展若需要更上層樓,仍有不少繼續改進之處。

  例如在政綱中「活用創投資金、理順科研撥款」這十個字,其實背後反映雖然目前特區政府雖然於創科投放巨額資源,但因爲一些特區政府在行政層面上設下的「條條框框」以及僵化思維,導致不少資源未來得到有效利用,需要新一屆特區採取主動積極、進取有爲的態度進一步優化政策。

  至於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出「創造更多科研職位,整體提供更多博士後研究員和科研人才的發展路徑」便凸顯目前本地科研人才流失的問題。事實上,研究生本可有助建構強大的本地人才庫。然而,數據顯示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近年錄取的學生中,內地學生所佔比例甚高,不過由於近年社會的政治氣氛問題,加上缺乏就業出路,不少內地在港就讀學生畢業後均選擇回到內地發展,造成寶貴的人力資源流失。筆者認爲,特區政府隻有繼續「做大個餅」以及引入更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允許公營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在科技應用和產研合作項目的商業收益中分享到更大的份額,才能讓已投身創科的人才看到發展的希望而加倍努力,也讓一眾優秀的後來者選擇投身創科事業,形成良性循環。

  再者,政綱中提出「帶動大幅提升私人企業在港的科研資金投入」,便回應了業界多年來反映特區政府本地研發總開支佔GDP的比率比鄰近地區為低的老問題。事實上,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匯集海量資金,筆者認爲若特區政府對本地科研採取更進取的投資策略,承擔出資風險,讓較高風險、投資者不想單獨承擔的科研項目也有成功獲得投資的機會,將有助帶動投資者的積極性。

  至於政綱中提出「把握大灣區發展,推動香港和周邊城市全調產業鏈的互補和結合」,筆者認爲若新一屆特區政府若能繼續與廣東省政府以及灣區內的兄弟城市加強溝通,例如盡快取消粵港兩地的手機長途和數據漫遊費,便利兩地市民交流,以灣區為試點,允許港人可以參股或控股國內被列入負面清單的互聯網及生物科技等行業,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協作共融等,對加強香港與灣區兄弟城市的優勢互補將有正面作用。

  發展北部都會區是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出的重點之一,筆者認爲北部都會區作爲香港長遠發展規劃,對解決創科用地不足問題,對進一步推動深港兩地的合作,以及進一步增加創科的就業機會至關重要,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出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引擎、科技創新的新高地」可謂切中業界需要。

  最後,筆者認同李先生「以結果爲目標」的思維,更認同他在政綱中指出 「當今世界大變,惟勇者勝,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在香港由亂及治,重新出發,由治及興的重要時刻,筆者衷心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可以迎難而上,為香港創科、為香港青年、爲香港未來開闢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本文作者為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選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