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周五,廣東地區已累計報告超五千例基孔肯雅熱病例。為進一步防治疫情傳播,國家衞健委周二召開全國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香港衞生署周三亦赴廣州了解疫情防控工作。
基孔肯雅熱,一場由蚊子傳來的夏日病痛,悄然於一九五二年在非洲大地被發現。這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透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在人與人之間穿梭傳遞。當病毒隨蚊子唾液滲入人體,通常潛伏三至七日,之後驟然引爆,帶來高熱、劇烈的關節疼痛與滿布肌膚的紅疹,彷彿烈焰焚身。
雖然這並非人傳人之疾,可一旦被叮咬中招,病毒便在體內悄然複製繁殖。從病發當天起至第七日,人便成了病毒的「中轉站」,若此時又有蚊子叮上,病毒便轉而寄居新宿主,再經二至十日,等它在蚊體內唾液腺中蓄勢待發,便可再次出擊,感染下一位無辜者。
世界衞生組織已於本月二十二日發出預警──目前已有一百一十九個國家與地區傳出病毒信號。面對這場無聲戰役,專家提醒大眾:「不給蚊子機會,就不給病毒空間。」防蚊之道,從穿上長袖長褲、點燃蚊香,到紗窗蚊帳的加持,每一道都是保護自己的屏障。同時,更要主動清除陽台、水缸與花盆裏的一切積水,斬斷病毒的孕育之源。如若不幸發病,建議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症狀,並前往發熱門診就醫,勿擅自服用阿司匹林,避免引發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