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關係/北約「亞太化」犯了戰略性錯誤\張敬偉

時間:2022-04-30 04:24:13來源:大公报

  4月26日,美國宣布日本將參加6月在馬德里召開的北約峰會,雖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之後強調日方「尚未作任何決定」,但在此之前(4月6日)的北約外長會議上,澳洲、新西蘭、日本、韓國的四國外長也參加了會議。這意味着北約的手伸到了亞太,而且伸得太長,已經過界。

  日本參加北約峰會——不管自願還是美國和北約竄掇強迫,都發出了危險信號。北約東擴,導致西方和俄羅斯的嚴重對立,引發烏克蘭戰爭。值得一提的是,美蘇爭霸數十年,北約華約兩大軍事集團也只是「冷戰」對抗,並沒有發生「熱戰」。現在,美國和北約拱火之下,烏克蘭危機變成了「熱戰」,還有升級為核戰並蔓延為歐洲乃至世界大戰的風險。北約這個本應隨「冷戰」而消失的軍事組織,已經成為美國挑動戰爭的棋子和歐洲大陸的麻煩製造者。因此,烏克蘭危機以及衍生的系統性危險足以證明北約東擴是戰略性錯誤。

  亞太四國外長參加北約外長會,暴露了北約擴張到亞太的野心。東亞國家日本參加北約峰會,則意味着北約在東亞的戰略布點——北約不僅要把勢力範圍擴張到亞太區域,而且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

  本月初的北約外長會議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公開指責中國,將中國視為「嚴峻挑戰」。北約秘書長的反華立場,也是美國對華地緣政治圍堵的現實投射。

  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地緣政治布局已經明朗化,構築了針對中國的兩個機制——美日澳印新四方安全機制(QUAD)和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兩個機制公開針對中國,圍堵中國的意味極強。烏克蘭危機之前,美國、日本雖然有搭建「亞洲北約」的圖謀,但是並沒有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美國和其亞太盟友都和中國有着深度利益攸關的貿易關係,一旦形成對抗中國的「亞洲北約」,將會對美國和其盟友乃至整個區域和全球貿易帶來嚴重影響。

  烏克蘭危機,特別是俄羅斯的進展不利,讓美國和西方世界加強了對俄羅斯的制裁,也讓北約充滿自信甚至是膨脹。也許法德等老歐洲國家未必希望烏克蘭危機繼續下去,但是美國、北約以及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希望俄烏衝突繼續下去——借力美國和北約力量拖垮俄羅斯。因此,作為美國附庸,北約緊緊追隨美國的步伐,利用烏克蘭打一場出錢出武器但不出兵的代理人戰爭,意圖削弱俄羅斯這個對手。

  美國戰略重點轉至亞(印)太區域,將中國定位為主要對手。烏克蘭危機提升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導力,法德等老歐洲國家也不得不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在此情勢下,美國索性不再另起爐灶搭建「亞洲北約」,而是直接讓日本參加北約峰會。美國的戰略盤算和北約的如意算盤打得巧妙,但是北約如此的擴張與嫁接,犯了更嚴重的戰略性錯誤。

  將為狂妄冒險付出沉重代價

  北約東擴已經導致烏克蘭危機。俄羅斯沒有達到預期中的閃電取勝,但是俄羅斯也沒有被西方制裁擊倒,歐洲則面臨着新的世界大戰風險。美國和北約的拱火豪賭,讓俄烏兩國陷入危機困境,歐洲、美國乃至全球都受到危機波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陷入困頓,新的能源危機已現端倪。

  北約「亞太化」,美國和北約多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若美國和北約對華實施同樣制裁,全球經濟將陷入萬劫不復。須知,美國、歐洲、日本、澳洲等都和中國互為重要貿易夥伴,對華制裁無異於自戕。

  烏克蘭危機,已經讓歐洲撕裂──法國大選中,差點戰勝馬克龍的勒龐已經發出退出北約體系的聲音。即使是馬克龍,也認為北約「腦死亡」——要構建獨立的歐洲安保力量。

  北約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或有歷史邏輯和現實關聯——北約既是美蘇爭霸的「冷戰」產物,也和俄羅斯存在地緣政治上的拉鋸博弈。但是,北約「亞太化」,則是隔着千山萬水和中國搞對抗,這不符合大多數北約成員國的利益。因此,北約「亞太化」美國是背後推手,北約是主動配合,日本樂得狐假虎威。

  如果北約真的「亞太化」,北約將為自己的狂妄和愚蠢付出代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