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焦點縱論/一張藍圖繪到底 ──學習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之一\常 樂

時間:2025-10-30 05:02:03來源:大公报

  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新的重要論斷,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這句看似樸實無華的話語,卻鮮明突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主體性自覺和使命擔當,高度濃縮了100多年中國共產黨歷史、76年新中國歷史的主題主線,深刻總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軌跡,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一、接續的現代化戰略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中國共產黨就開啟了現代化百年戰略規劃藍圖的探索和實踐。毛澤東認為,「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後,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稍後,黨中央又形成了現代化兩步走戰略構想,「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毛澤東所謀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上,世紀之交和建國百年是兩個重要時間節點。即「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而到建國百年時,則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1949年到1978年,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上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上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後,黨又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戰略既定規劃執行

  新中國成立後,黨還開創了接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五年規劃(計劃)體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五年規劃是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其主要目的是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方向和目標,規劃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布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發展指標。

  從「一五」計劃到「五五」計劃推動我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六五」計劃、「七五」計劃推動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八五」計劃、「九五」計劃推動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十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規劃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推動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開局起步。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仍然是關鍵詞。

  客觀看,一部五年規劃史,就是一部濃縮的新中國奮進史。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探索,中國之治有了更加成熟定型的樣貌:遠景目標錨定方向,五年規劃壓茬推進,年度計劃滾動落實,把宏闊戰略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量化的「施工表」「任務圖」。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中,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着正確軌道穩步前行。

  三、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全力奮戰「十五五」

  香港回歸祖國28年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步伐不斷深入,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區高度自治權日益有效統一銜接,國家五年規劃對香港經濟社會的指導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十四五」規劃所賦予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獲得長足發展,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不斷鞏固,國際創科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成為香港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香港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地位作用持續提升。

  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即將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學習好貫徹好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履行這一任務,香港也不例外,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已在這方面帶了個好頭。

  全會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國家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的歷史主動,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全社會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