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焦點評論/舊人交棒新人 接力塑造優質民主\吳志斌

時間:2025-10-20 05:01:58來源:大公报

  第八屆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將於10月24日展開,這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二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加快由治及興進程中的一件大事。近日多名資深議員先後宣布不再競逐連任,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議論。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發表「港澳平」文章,強調不存在什麼「祝福名單」,也沒有誰享有「特殊待遇」。並相信這次選舉一定能夠選出更加年輕專業、更具創新創造活力的立法會議員。

  其實,每次立法會換屆本身就是一次更新換代、自我更新的過程,哪些人參選或者哪些人不參選,雖是值得留意,但我們更要關注的是,在選舉換代的過程中,立法會如何保持制度優勢的內在活力,如何提升運作的管治能力,如何為改善民生建設依法履職,如何實踐更為優質的政治民主,這才是立法會選舉的意義所在。

  選舉要看重「質」而非「量」

  首先,立法會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特區政府管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香港優質民主實踐的核心體現之一。歷經2019年黑暴後,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立法會實現了根本上的撥亂反正,運作回歸了正軌。本屆立法會不僅完成了延宕20多年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更是審議通過了接近130條法案,對接國家發展和涉及香港競爭力的260多個項目,以及超過1800項的草案修正案,有效地發揮了立法會上傳下達、連接政府和民眾的作用,更是呈現了務實推動事務、確立發展共識、主動獻策的積極影響力。換言之,第七屆的立法會良好局面來之不易,而在正軌之上運作的立法會更是與政府和諧配合、互為監督,為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作出重要的貢獻。

  其次,立法會選舉的重點不在於多少人「進進出出」,而在選出真心實意愛國、為香港負責的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指出,根據過往經驗,每次換屆出現三至四成新面孔屬正常。

  筆者2020年曾撰文呼籲延後立法會選舉,作出有關呼籲不僅僅因為當時疫情嚴峻和反中亂港勢力的非法政治活動,更是因為筆者深刻地意識到,只有在依法公正程序之下選出的立法會才能符合香港的長遠利益,我們必須「拒絕一個以毀滅為目的的破壞性、『否決型』議會。」同理,如今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也必然要看重「質」而非「量」。立法選舉要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要突出多元包容、廣泛代表、均衡參與、良性接力、公平競爭,要比綱要、比能力、比形象、比立場,要將香港的發展和市民的福祉擺在第一位,要以服務香港作為自身的光榮使命和擔當,最終選出一個以「市民為中心」、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有為型」議會。

  作為第七屆選舉委員會委員,筆者不僅見證了完善後的立法會選舉制度走向優質民主、香港政治局面撥亂反正的關鍵時刻,也是新選舉制度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如果說選舉制度完善後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是具備高度「承上啟下」性的新實踐,是對「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恰當詮釋和對「一國兩制」的創造性呼應,那麼,本屆的立法會選舉則是實踐以「換屆」形成建設共識,以選舉建構民主良性接力,以新面孔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階段。目前,香港正處於社會和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凝心聚力拚經濟,實現新質發展和飛躍是全社會的強烈共識,選出愛國愛港立場堅定、選出專業有為履職盡責的立法議員,將會為特區實現良政善治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培育人才建構創新治理環境

  新面孔意味着破舊立新、意味着在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意味着創造性地探索解決社會困境和民生難題的靈活道路,是存續香港發展活力的接力棒,更是優質民主實踐的後備軍。與其關心誰上誰下,我們更要關注新面孔們怎麼被選上,如何破舊思維,如何立新方向,在優化立法會運作之際,為香港培育本地政治人才和建構創新的治理環境,從而引導香港實現自我改革。唯有如此,新鮮面孔才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鮮血液,優質民主才能在更新迭代之中得以良性接力與升級。

  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委員、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