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全球貿易夥伴開徵「對等關稅」,唯有中國針鋒相對實施堅決對等反擊。這標誌着中美較量,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戰略決戰時期。
中美戰略決戰時期,預計將持續至本世紀中葉。其第一階段是,在特朗普本屆總統4年任期,中美各為首,形成世界兩大經貿和科技體系,同時,伴隨或穿插若干較小經貿區。
儘管當前全球性矛盾依然主要在經貿和科技領域,但是,地區性熱戰趨於惡化。俄烏衝突停戰而談和的機率,遠小於升級而蔓延的可能性。以色列執意佔領加沙城並且在約旦河西岸擴大殖民區,令第六次中東戰爭必定持續而趨於擴大。
美欲將世界拉回叢林時代
特朗普政府繼續視中國為美國最主要對手,一再公開宣稱,欲調動美國在歐洲和中東的軍事力量。除了加強捍衛美國本土,便是加強威懾、圍堵和遏制中國。美國軍方繼續擴大和增強對「台獨」勢力的援助,繼續唆使菲律賓挑戰中國在南海主權和領土完整。特朗普在爭取諾貝爾和平獎的幌子下,簽署行政命令恢復美國國防部的歷史舊稱,將其改名為「戰爭部」。特朗普力圖把世界拉回叢林時代,實踐弱肉強食。
另一方面,西方其他重要國家,以歐盟為代表,企圖重建已然崩潰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但是,歐盟無力形成自主戰略也無力推行戰略自主。於是,陷於碎片化的世界,在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途中,首先可能實現的是,中美各為首,形成世界兩大經貿和科技體系,同時,伴隨或穿插若干較小經貿區。
全球治理架構亦即全球秩序,在人類近現代史上,是經全球性戰爭決定各國的地位而確立的制度性安排。雖然在核武器條件下,爆發新的全球性熱戰的概率不高,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更不能低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未發生全球性熱戰,不僅因為核武器,還由於大國及其陣營的位置和關係是付出了二戰極為慘痛的代價才取得的。
但是,進入21世紀,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恰恰是由於一系列國家的力量對比發生顯著甚至激烈變動,進而,推動這樣的變動加快加強加大,反映為三重格局全面深入重整。
以俄烏衝突為例。相關各方既努力避免戰爭升級為核戰,又不願妥協,戰戰兢兢地從常規戰向核戰移動。可以這樣判斷——全球性核大戰有可能避免也必須避免,但是兩大經貿和科技體系的形塑,很難一直以和平方式展開而達至兩大體系和平共存。
卓越的領袖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和未雨綢繆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天津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這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在同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的全球治理五大倡議,表明中國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緊接着,在北京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盛大閱兵儀式。
共同打造多邊治理架構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貫徹「破」與「立」相結合的原則。「破」——改革二戰後建立的聯合國及其他多邊國際組織為代表的全球治理架構,使其反映和代表「全球南方」的關切和利益。「立」——鑒於美國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阻撓甚至破壞對聯合國及其他多邊國際組織的改革,「全球南方」和願意改革全球治理架構的發達國家,共同打造與舊架構平行的多邊治理架構。
中國加強軍力的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和發展利益。
9月3日的閱兵式,在天安門城樓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習近平主席右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習主席左側。新華社新聞稿一般是按國家英文名首字母來排名,但當日的新聞稿排名不按國家英文名首字母,而是根據兩項原則,第一,首兩名(俄羅斯和朝鮮)根據同中國戰略關係的重要性來定;第二,其他的根據同中國地理位置之遠近,由近而遠,但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坐位有所不同,例如,哈薩克總統位金正恩左側。
地理上由近及遠,反映中國立足本土。戰略重要性有異,表明中國挺膺擔當。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