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本地生不受影響

時間:2025-09-20 05:01:24來源:大公报

  施政報告提出擴大本港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的比例,由相當於本地學額四成增至五成,這是提升香港教育樞紐地位、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重要舉措。有人擔心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這完全是誤解。

  院校招收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套系統、兩條軌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現時政府每年提供15000個學額給本地生,這個數目不會改變。事實上,有關學額自2012/2013年起落實,十多年來沒有調整過,當年的文憑試考生超過8萬人,近年的文憑試考生徘徊在5萬人左右,這意味着本地生升學的機會顯著增加。

  若考慮本地生升學途徑多元,包括海外升學及報讀副學士課程,而八成副學士銜接大學教育,現時香港年輕人升讀大學的比例高達五成或以上,足證本地生升學的機會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呈不斷上升之勢。

  至於特區政府擴大招收非本地生比例,是考慮到非本地生對赴港升學反應踴躍,順勢而為。然而,五成是上限,而不是目標。具體到每間院校能吸納多少非本地生,視乎各校師資力量及宿舍數量等客觀條件而定。特區政府鼓勵院校擴張宿舍,並支持業主將酒店或寫字樓等商業樓宇改建為學生宿舍,這是擴大招收非本地生的前提所在。

  還有,與本地生升學享受政府資助不同,非本地生完全是自費,庫房沒有支出。現時資助學位的每年學費是42000元,已很多年不變,非本地生的學費則不時調整,今年有院校收取的非本地生學費達到19萬元。院校有了這些資金,可以聘請更多優秀的老師,可以建設更好的教學樓、實驗室,可以設置更好的課程,本地生將因此受益。

  再者,香港打造「留學港」吸引全球各地的年輕人,既可以拓寬本地生的視野和社交圈子,也能提升香港的國際聲譽。不少非本地的優秀人才將留在香港工作,這對香港人口年輕化及推動創新經濟都大有裨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