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圓滿完成,為接下來的特區立法會選舉開了好頭,揭開了「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確立以來第二輪選舉的序幕。如何發揮新選制的制度優勢,實現港澳更好的發展,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新選制為發展護航
2019年「修例風波」嚴重衝擊香港法治秩序,凸顯了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極端重要性。2021年,在香港國安法有效恢復秩序、鞏固法治的基礎上,中央主導推出了旨在更好實現特區良政善治的選制改革,全面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
新選制,新就新在強化香港特區選委會的作用。香港選委會從12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原有「四大界別」基礎上增設第五界別,加強了代表國家和香港整體利益的聲音。新選制下,選委會權責更重,直接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並選舉產生90名立法會議員中的40名。新選制下,還設立參選人資格審查機制,剔除反中亂港分子的參選資格。
2021年以來,香港、澳門完成了新選制下特區選委會、立法會、行政長官、區議會等重要選舉。據此選出的澳門、香港第七屆立法會任期將滿,將分別於今年9月、12月迎來新選制下的第二次選舉實踐,也是首次換屆選舉。
此次香港選委會補選產生的委員,將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提名和投票,對政治人才進行把關和選拔,角色關鍵、職責重要,是這一輪選舉的「前哨戰」。
新選制成就斐然
通過香港、澳門特區立法會最近一屆任期的實踐,充分證明了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的新選制有利於發展,成就斐然。
新選制終結了香港選舉「不設防」歷史。曾幾何時,美西方政治代理人、反中亂港分子把香港立法會、區議會、選委會等管治機構折騰得烏煙瘴氣。他們借助「選舉政治」,把選舉而非治理當成政治的中心,把爭奪特區管治權而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宗旨。他們大搞「負面選舉」、惡性競爭,公然鼓吹與香港嚴重「水土不服」的西式選制。他們妄圖結合港版「顏色革命」奪佔立法會、區議會多數議席,進而成為特首選舉的「造王者」。這股惡浪甚至多次出現「倒灌」澳門之勢。
香港通過選制改革,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和全流程審查機制,徹底截斷了反中亂港勢力滲透特區管治機構的可能。
新選制系統性重塑了香港政治生態,體現了廣泛代表性特別是強化了代表整體利益的聲音,創造性地落實了基本法所明確的「均衡有序」政治參與,打破了「選舉政治」帶來的周期性動盪。
2021年以來,特區根據新選制,相繼選出各自的選委會、立法會,終結了反中亂港分子黨同伐異、杯葛議事、「拉布」「掟蕉」滋擾施政等亂象,遏止了立法會議而不決的失能危險,開創了行政立法機關良性互動的嶄新局面,行政主導得到鞏固加強。
新選制帶來良政善治新氣象。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2024年3月,香港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一舉完成了延宕26年之久的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寫下香港立法史上的光輝一頁,也成為新選制為發展賦能的有力說明。
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隨着「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港澳需要進一步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地統籌發展與安全。
持續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外部勢力、海外反中亂港勢力不會放棄干擾破壞、遲滯特區由治及興進程的企圖。香港特區政府已指出當前面臨的四大安全風險,各界都要保持警惕。香港需持續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機制,與當地的獨特法治體系無縫對接,與全國性法治體系有機銜接。
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港澳社會特別是肩負市民重託管治機構,需珍視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追回蹉跎的時光,凝心聚力謀發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新質生產力發展到哪裏,與之相匹配的國家安全制度和能力建設就跟進到哪裏,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