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勝於雄辯,香港是名副其實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是吸引世界頂尖人才的熱土!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昨日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排名》),香港由去年第九位,大幅躍升至今年的第四位,榮登亞洲第一。
香港人才競爭力持續提升
香港今次榮膺全球人才排名第四,表現冠絕亞洲地區,超越排名第七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香港在《排名》中所有三個人才競爭力因素均連續第二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緒度」及「投資及發展」的排名均上升一名,分別位列第三及第十二。
再細心拆解今次的「成績單」,三個人才競爭力因素之下,共有三十一項具體指標,香港在「科學學科畢業生」的百分比繼續高踞全球第一、「財務技能」排名亦上升至全球第三,而「管理層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排在全球第五。
除了上述表現特別突出的範疇外,香港在不少具體指標中亦位列全球前十,解釋了香港今年排名大幅躍升原因。這些具體指標包括在「就緒度」因素下的「國際經驗」(第六名)、「教育評估-PISA」(第六名)、「稱職的高級管理人員」(第七名)、「學生流入流動性」(第八名)和「大學教育」(第九名);「吸引力」因素下的「司法公正」(第七名)和「員工積極性」(第八名),以及「投資及發展」因素下的「醫療基礎設施」(第八名)。
正如特區政府發言人所指出,香港在《排名》位列亞洲第一,證明特區政府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和收到成效。在不同的範疇都有優秀的表現,反映了政府的人才政策為增強香港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積極打造「招才」氛圍
作為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以往予人的印象,主要是吸引來自金融等相關行業的國際人才。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除了要繼續吸引金融及法律行業的國際頂尖人才外,香港近年在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推動創科發展,以及吸引科技高才的表現,同樣令人刮目相看。
先說教育,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優秀的科研人才,是國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匯聚地。特區政府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從來都是絕不手軟。以二○二五至二六財政年度而言,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撥款為1029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17.5%,是整體政府開支的其中一個最重要部分。政府視教育為「投資未來」,這對增強香港整體競爭力,以及打造一個有利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環境,有着無可代替的作用。
至於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既是全球大勢所趨,亦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現屆政府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決心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特別是創科範疇人才──的集聚高地。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剛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的排名首度上升至全球第一,反映大灣區的創科表現及發展潛力獲得國際認可。全球頂尖人才看在眼裏,不管是直接進行科研的創科人才,還是創科產業化所需的不同專業人才(如法律、會計、融資、工程等),都肯定會日益重視香港作為自身事業理想發展地的可能性。
「搶人才、留人才」漸見成效
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龐大,特區政府各項「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亦漸見成效。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收到逾5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23萬人。香港需要人才為香港經濟打拚,特別是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威脅下,香港很多高增值行業都出現人手短缺,必須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填補缺口,方能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作高層次領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政府善作善成、努力作為,配合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優良學術環境,令香港吸引全球各地人才的「底子」和「底氣」愈見雄厚。
國際排名告訴我們,香港有能力、有條件成為世界頂尖人才落腳的熱土。現屆特區政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獨特角色,香港的發展前景會更亮麗,不同界別的國際頂尖人才,定必可以在香港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
時事評論員